携手民生之声,构建和谐社会。竭力打造新疆地区第一民生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新疆民生网
 首页 >>援疆专栏 >>巴里坤县援疆医生的24小时朋友圈热线
巴里坤县援疆医生的24小时朋友圈热线
作者:网络转载

天山网讯(记者苏剑超报道)位于天山北麓的巴里坤县地广人稀,一年里有半年时间冰雪封山,大山里的牧民看一次病,先要骑马到乡镇,再坐公共汽车到县城,光赶路就要花去很长时间。

如今,在援疆医生马启敏的24小时朋友圈热线帮助下,山里的牧民患者得以快速就诊。

首次援疆:填补新疆医疗空白

2015年,马启敏作为河南省第七批援疆医疗队队员在新疆巴里坤县人民医院工作半年。第一次援疆,马启敏带领巴里坤县医院的同事,先后完成恶性肿瘤手术1例,子宫全切术18例,妇科手术46例,高危妊娠孕妇剖宫产50多例,其中开展新技术保留子宫动静脉上行支的筋膜内子宫切术,为新疆首创,填补了空白。最忙的时候马启敏一天就做了六台手术,连吃饭都没离开手术室。

“5加2,白加黑”,只要遇到急诊病人或手术,马启敏总是随叫随到,从无怨言。新疆的同行都敬佩地称她为“妇产科里的120”。

就在援疆结束即将返程的前一天晚上,刚整理好行装已准备休息的马启敏,又被急促的电话惊醒:从下劳坝乡冒雪转来一名中央性前置胎盘大出血休克高危孕妇,急需手术。她闻讯赶到手术室,马上组织抢救。从凌晨2点钟一直忙到早晨6点钟,终于使母子转危为安。早上8点钟,一脸疲倦的马启敏踏上了返回安阳的行程……

2015年,刚到巴里坤县人民医院,马启敏发现这里的条件还赶不上内地乡镇卫生院。马启敏暗下决心,一定要为巴里坤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她迅速组建了妇科门诊、妇科病房,把原单位先进的管理模式和规范技术移植到了巴里坤医院。当地医护人员技术差,她就天天坐门诊、带学徒,每天查房,手把手倾囊相授,把自己20多年的临床专业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医务人员,让许多危重病人转危为安。

6个月工作是充实的,但马启敏也有诸多遗憾:全县妇女“两癌”筛查工程刚刚起步;自己主持的妇科微创项目已经开始采购设备……在县里召开的欢送会上,面对县领导和医院同仁的不舍,马启敏郑重承诺:“只要有机会,我一定重返巴里坤!”

第二次援疆:我和天山有个约定

2017年,巴里坤县迎来了第九批24名河南援疆干部人才,马启敏又在此列。有过半年的援疆经历,马启敏对巴里坤的一草一木已经非常熟悉了,她太能理解当地群众对先进医疗技术的期盼。

有人问马启敏,你上有老下有小,身体又不好,三年之中,两次援疆,图个啥呀!

马启敏淡然一笑:“我和天山有个约定!”

而在还没到新疆之前,马启敏就一直通过微信,与巴里坤的同事就妇产科刚收治的一位子宫脱垂病人的手术问题进行交流,会诊讨论患者病情、查阅病历、研究手术方案。通过多次的微信交流,她提前做好了手术前的各种准备,在到达巴里坤的第三天,就成功地为患者实施阴式子宫切除手术。

这次在微信里的讨论给了马启敏灵感,为什么不为患者建立一个朋友圈里的热线,通过微信为偏远地区交通不便的患者解决一些在家就能医治的疾病。

朋友圈建立起来了,里边不仅包括县医院的同行、乡镇卫生院的医生,最重要的是把偏远地区的危重患者、交通困难的复诊患者当成服务对象。一方面随时随地与圈内的同行沟通,实现多方会诊;另一方面可以方便患者咨询,有效解决偏远乡镇农牧民看病难的问题。

大红柳峡乡的牧民萨妮娅,是“马大夫在线”开通后的第一位患者。她从一百多公里外的住地赶到县医院就诊,却忘了带乡卫生院出具的B超检查报告和化验单。马启敏让她通知亲属用微信传来化验单,迅速为她完成了诊疗。

2017年3月22日,天刚蒙蒙亮,巴里坤县34岁的哈萨克族孕妇曼妮扎妊娠合并多发肌瘤,提前临产,情急之中,她连忙通过“马大夫在线”向马启敏求救。马启敏顶着鹅毛大雪赶到医院,为她实施了剖宫产加多发肌瘤剜除手术。由于手术及时,曼妮扎母子双双平安。

马启敏第二次入疆刚刚一个月,“马大夫在线”的朋友圈就已发展成员100多人。患者称这个朋友圈为“我的家庭医生”,同行称为“24小时的马大夫热线”。


  • 上一篇:浙江省今年援建阿克苏南疆旅游集散中心建设项目
  • 下一篇:边疆小村那涌动的温州情
  •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法律援助 - 联系我们 - 信息举报 - 全站搜索
    Copyright (C) 2014-2015 www.xjms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新疆文子文化网络工作室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国家信息产业部 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新ICP备14002711-1号

    新公网安备 650105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