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日报讯 从帕米尔高原到金山银水的阿尔泰山,在天山南北,无论是在偏居一隅的村落小镇,还是在隐于绿洲的静谧小城,打上援疆烙印的民生项目随处可见。一项又一项的民生工程、一批又一批的产业项目、一个又一个的工业园区、一波又一波的援疆干部人才,勾勒出了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的崭新画卷,新疆各族群众也从中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民生优先: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汇聚新疆
“发展要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深情嘱托,今天已成为援疆工作的重要指针。坚持民生优先、民生先动,把各族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最高位置,援疆省市把74%的援疆资金用于民生建设,将85%的援疆资金安排使用到新疆县市及以下的基层。
走进策勒县策勒镇恰合玛村,新建的柏油路纵横交错,连接着民居和农田。路两边是齐整美观的绿化带和居民区,红漆大门宽大气派,门楣上绘着具有民族风情的图饰,房顶上银色太阳能热水器十分醒目。
住上了安居富民房、走上了柏油路、喝上了自来水、享受免费上学……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启后,这些巨大的变化已成为天山南北最抢眼的“景致”。
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19个援疆省市结合受援地实际坚定不移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持续用力,精准发力,“十二五”期间,累计安排援疆资金164.4亿元,支持新建改建安居富民房120万套、定居兴牧房8万套,使超过500万城乡群众住房条件明显改善,让天山儿女真切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悠悠万事民生为先。各援疆省市不约而同地把对口支援资金重点投向受援地的“两居”工程建设、棚户区危旧住房改造以及公路、学校、医院、防洪设施等民生领域,大大提升了新疆各族群众的幸福指数。
就业第一:就近就业助力脱贫攻坚
“没有克州天易消防公司落户阿图什,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10月20日,刚从天易消防公司下班回家的马木提·艾买提说。
一人就业,一家脱贫。家住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上阿图什镇的马木提,不久前到位于阿图什市工业园区的克州天易消防有限公司上班后,每月3600多元的收入让他们全家的生活彻底改变。
“安居之后,还要考虑富民的问题。”江苏省对口支援克州前方指挥部总指挥、党委书记王斌说,“我们建厂房,引进企业,就是要增加就业。”
如今,在江苏援建的阿图什昆山产业园区、阿图什市小微产业园,已入驻138家企业,为当地创造2968个就业岗位。
在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新疆天虹基业纺织有限公司二分厂,自动化程度极高的清梳联、粗细联及自动络筒机正在全速运转,偌大的车间里,纺织工人往来穿梭,一个工人能管理几十台机器……数百名工人已经在这里就业。
各援疆省市坚持“就业第一”,引导各族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加快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个个场景构成了宏大的民生新画卷。
“十二五”期间,产业援疆累计引进19个援疆省市经济合作项目6110个,已到位资金9192.45亿元。仅广东省就通过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带动受援地9万多人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天津市通过实施的“援助和田地区东三县万副地毯架工程”,帮助当地5万妇女实现了灵活就业,销售收入超3000万元,不仅带动了和田地区手工业发展,还带动了农业、畜牧业、旅游业等多产业的推进。浙江省实施电子商务培训、孵化、创业、配套服务等一体化工程,阿克苏地区74家电商企业交易额已突破10亿元,带动仓储、物流、餐饮等行业就业5000余人。河南、江西、湖北、安徽、山东、河北等10省市制定了吸纳新疆少数民族群众转移就业的优惠政策,建立就业信息交流和帮扶机制,鼓励新疆少数民族群众转移就业、到内地务工经商。
今天的新疆,随着一个个产业援疆项目落地,一座座现代化工厂建成,一批又一批少数民族群众穿上整齐的工装,告别了千百年来的农牧生活,成为当代产业工人。
精准发力:稳步推进干部人才援疆
“在上海援疆医生的带领下,我们医院多项技术,开创南疆历史先河。”10月10日,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唐献江感慨地说:“没有上海的无私帮助,哪有我们医院的今天。”
作为全国医疗中心,上海大医院医生到喀什,为当地带来多项成熟技术:开展适合喀什常见疾病的新诊疗技术、新应用项目250余项,填补了新疆多项空白,赢得了喀什各族干部群众的称赞。
“我现在可以自己在家腹膜透析,每天四次,这样就可以不用住院了。”莎车县尿毒症患者喀迪尔·凯尤木感慨地说,“不用到乌鲁木齐就能治好病,为我节约了一大笔医疗费。”
对喀迪尔的成功治疗,是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肾病科副主任陈晓欢独立完成的,这背后,离不开上海援疆医生团队的力量。短短一年时间,喀什二院肾病科从“无设备、无人手、无专业技术”到现在打破开展腹膜透析的技术瓶颈,驶上了发展的“高速公路”。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才。人才援疆是提升新疆发展软实力的关键,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各援疆省市及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近年来先后选派7300多名援疆干部人才进疆工作,根据新疆实际需求还累计柔性引进人才近4万人。随着新一轮援疆工作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受援地干部也赴内地发达省区市进行学习考察。
“深圳的城市面貌比我在电视上看到的还要美。”来自喀什地区的村委会主任吐尔逊·斯依提说,“参加喀什镇村干部‘走广东、促三增’培训班,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拓宽了思维,更新了观念。”
援疆省市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培训方式,为受援地培训各类干部人才105.01万人次,不仅有效提升了全区干部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还大大开阔了广大基层干部的视野。(本报记者/韩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