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辽远壮美的伊犁河谷,随处可见的是江苏元素。从项目到资源,从人才到理念,江苏科学发展的因子已深深嵌入伊犁的发展血脉之中。科学援疆,既要“输血”,也要“造血”;“输血”是表,“造血”才是本。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江苏的援疆模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和转型。
6月28日,新疆奎屯市,总投资50亿元的新疆天虹基业纺织有限公司一期项目50万纱锭全面建成投产,可实现20万吨差别化纱线产能,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
天虹基业是江苏徐州产业援疆中的龙头项目。记者5月底6月初赴新疆伊犁州采访时,从江苏省对口支援伊犁州前方指挥部(以下简称“省前指”)了解到,近三年来,50多亿来自江苏的援疆资金注入伊犁,撬动上千亿元社会资本落户伊犁河谷;除了项目和资金,随之而来的,还有智力、技术、理念等无形资源。这些,都为伊犁州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合作 增强受援地造血能力
6月2日下午,记者走进新疆霍尔果斯红豆服装有限公司,车间里数百名少数民族女工正在缝纫机上生产针织内衣。新疆红豆由苏州援疆工作组引进,继去年9月份首期投产后,今年4月实现二期投产。两期共形成生产500万套针织内衣规模。
产业援疆,是江苏各项援疆工作的基础和支撑。江苏省委省政府要求,坚持把政府推动与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结合起来,吸引更多企业参加受援地的开发建设,全面提高受援地自我造血能力。
“省前指”副总指挥、伊犁州副州长费丽明告诉记者,为深化苏伊产业合作,江苏推进苏伊开发区“一对一”结对共建,江苏15个园区结对支持伊犁、四师、七师12个园区,江苏8个开发区与伊犁6个开发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享招商资源。
“扬州路灯照亮伊犁河谷,扬州日化用品遍布新疆大地……”扬州援疆工作组组长蒋元峰说,为推进产业援疆,扬州创新招商方式,成立新源县驻扬州市招商分局,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组织产业推介会30场次,先后有能荣集团、斯洛尔照明电器、豪纬交通集团等一批扬州企业落户伊犁州,总投资9.2亿元。
6月下旬,由淮安援疆工作组引进的20个项目在奎屯市新疆建设兵团第七师签约,总投资35.7亿元。组长刘学军介绍,这是淮安组开展“1011招商行动” (即工作组自身招引1个10亿元重特大项目,11个团场联络员各招引1个亿元项目)以来的重大成果。去年11月,经工作组牵线,淮安盐化新材料产业园区与七师五五工业园区签订协议,共建“七师·淮安化工产业园”,协议总投资达100亿元以上,建成后将成为七师经济新的重大增长极。
新一轮援疆工作开展以来,目前已组织各类招商活动260余场次,邀请江苏及内地605批、5200余客商来伊考察洽谈,江苏金昇300万锭棉纺加工、中超新能源年产5万公里电缆及导线、山东佰郑集团、中煤百甲重工钢等165个产业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425亿元,已建成投产80个。
“科学援疆,既要‘输血’,也要‘造血’;‘输血’是表,‘造血’才是本。”“省前指”总指挥、伊犁州党委副书记田洪表示,产业援疆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部署,最终目的是通过产业布局,全面提升伊犁州区域自我发展能力。
旅游共建 激活丰富的优势资源
“10万江苏人游伊犁,可以拉动伊犁GDP上升1%。”6月3日上午,江苏省对口支援伊犁州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伊犁州副州长冯新南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去年伊犁州旅游收入达115亿元,占经济总量的17%。旅游援疆,是江苏产业援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援疆工作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
在霍城县,江阴援疆工作组组长崔荣国告诉记者,江阴组一方面投入援疆资金4000余万元打造惠远古城核心景区,另一方面投入260万元开发中华福寿山景区,并成功申报4A景区。经过工作组的倾力打造,来霍城旅游人数由2014年的70万人次增加到2015年的120万人次,增长了70%;旅游收入由2014年的8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2亿元,增长了50%。
冯新南介绍,伊犁州旅游资源丰富,全州共有15个草原,1357个景点,4A级以上景点11个,其中5A级2个;最大的草原那拉提草原达2800平方公里。“立足优势旅游资源,我们实施伊犁州旅游标识牌全覆盖、那拉提5A提升等25项重大旅游援建项目建设,扶持喀拉峻、湿地古杨等11家景区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
在硬件设施建设提升的基础上,今年“省前指”又开展了“10万江苏人游伊犁”活动。配套300万元旅游援疆宣传引导资金,鼓励江苏旅行社组织包机专列来伊旅游。“省前指”旅游开发办主任、伊犁州旅游局副局长戴洪宇告诉记者,活动开展以来,已有6万多名江苏游客抵伊观光旅游。
记者了解到,在这一活动背景下,各援疆工作组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南通在14个援疆工作组中率先开通旅游专列;徐州则实现了徐乌直航;南京开发和建设了喀赞其民俗旅游区和塔兰奇民俗文化村,做粗拉长旅游景区服务链条;泰州则为昭苏县量身打造旅游特色产业集群,研发旅游商品58类380余种。据江宁援疆工作组组长焦龙介绍,江宁为特克斯县引进天翼航空公司动力滑翔伞和三角翼项目,填补了空中旅游空白。
就业富民 鼓起老百姓钱袋子
6月2日上午,在位于霍城县纺织服装产业园的卓远服装有限公司,不大的厂房内,有30位工人正在缝纫机上做工。老板付永强说,他2014年被援疆工作组送去内地培训管理,回来后就创办了这家服装厂。“来回路费、培训费都由援疆资金出,不用自己花钱。”
崔荣国介绍,这片纺织服装产业园是江阴援疆工作组建的“就业工场”之一。在霍城县,江阴组投入援疆资金1500万元,建设“就业工场”36个,实现全县11个乡镇全覆盖。“通过引进民族服饰、清真食品等小微企业,吸纳就业1200余人,人均月收入1000多元。”
在伊宁市,南京援疆工作组投入4750万元,新建了占地12亩、建筑面积达12600平方米的伊宁市金陵民族工艺创业就业中心;同时依托伊宁市喀赞其民族手工业基地平台,投入援疆资金200万元,对入驻基地的小微手工业企业进行贷款贴息,两年来共帮助12家小微企业贷款5598万元,解决就业520人。南京市援疆工作组组长蒋晓平说,“南京工作组立足发挥民族群众的长处,实现就近就业创业,让他们有事干,有钱挣,有盼头”。
“以大产业带动大就业,以大就业促进大富民”,田洪告诉记者,产业援疆其实是一举两得,无论是工业产业,还是当地旅游产业,不但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更能带动群众就业,让万千家庭有了工资性收入。
6月7日上午,奎屯市天虹基业纺织有限公司换纱车间,细纱换纱工、20岁的蒙古族小伙奥棋加葡告诉记者,他刚来这里三个月,现在一个月计件工资能拿5000多元。项目经理史玉安透露,目前天虹基业已在当地招收工人2730人。徐州援疆工作组组长杨明说,在徐州组招商引资下,目前已有9个项目落地奎屯,全部完工后可吸纳就业1万人以上。
为推动当地群众就业,江苏援疆各工作组还实施了就业技术培训。南通启动“百千万”就业援疆计划,通过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在南通工贸技师学院开设新疆中职班等方式,三年来,为伊宁县培养百名职教师资人才、千名技能劳动者,引导推荐万人就业。
“省前指”规划建设组组长、伊犁州发改委副主任袁焕明介绍,2016年,江苏又启动了“1001”工程,即全年实现产业援疆计划总投资100亿元,带动当地群众1万人就业。
理念植入 探索全域化援疆模式
6月1日上午,记者在巩留县中医院迁建与老年康复中心项目看到,整座康复大楼采用自然采光,显得敞亮而通透。
“整个项目投入援疆资金7400万元,目前中医院开放床位168张,康复中心开放床位96张。”院长于华说,该项目采用从张家港引入的“医养结合”新模式,让老人一体化享受养老与医疗护理服务,还可以医保结算。这种模式,被该县县长努尔波拉提·木哈米亚称为全县医疗与养老事业的“里程碑”。
在伊犁河谷采访,记者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个援建项目,更有许多先进科学的发展理念和管理模式被源源不断地植入,为伊犁州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2014年,苏州援疆工作组投入援疆资金6950万元,完成了霍尔果斯开发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苏州援疆工作组组长韩江介绍,该中心吸收借鉴了苏州工业园区“一站式”服务理念,精简、整合了各类审批事项,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江苏省援疆工作要走在全国前列!”这是江苏省委省政府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为援建工作确定的目标。“省前指”园区办主任、伊犁州政府副秘书长景伯明表示,走在全国前列的,不仅是资金的投入、项目的建设,更重要的,是把江苏前沿的理念、先进的做法以及科学的发展模式引入伊犁。
对此,江苏援疆人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和思考,不仅在单项事业上引入了全新理念,更在全域化科学发展上,探索出“嵌入式”“滴灌式”等科学援疆模式。
“三年安排资金超过50亿,没有一笔资金出问题。”江苏援伊指挥部财务审计组组长朱从江介绍,江苏省财政厅、审计厅在注重援疆财务审计制度建设的同时,还借鉴了省内财政资金管理的先进经验,为江苏援疆财务工作构建了“专户管理,封闭运行”的援疆资金管理模式。在实际工作中,该模式被不少援疆省市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