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民生之声,构建和谐社会。竭力打造新疆地区第一民生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新疆民生网
 首页 >>下乡专栏 >>我与二工村的情缘
我与二工村的情缘
作者:

新疆民生网(张皓童)1月31日早,我带上行囊,在冬日的寒风中启程,奔赴三工镇二工村。在那里,我将和我的同事们肩负起“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的重任,要度过至少一年的时光。

车轮飞转,笔直平坦的世纪大道将我的思绪拉回了二十年前。那一年,我与丈夫喜结良缘,从小在二工村出生长大的他说那叫春光大队。我第一次进村的印象,是颠簸不平的村路,是几乎清一色的土房,是又咸又涩无法下咽的“涝坝水”,是路边树上扯着丝垂吊下来很多的小虫子,是撑着伞从“虫林”中穿行的惊悚经历……。后来,公婆全家搬离了村子,到吃水容易的城里生活。后来的后来,除了丈夫偶尔念起儿时的玩伴和在村里玩耍的欢乐,“春光大队”渐渐淡出了我的视线。

时隔二十年,因为“访惠聚”工作的需要,我又来到了春光大队,这里现在已被更名为“二工村”。现在前往二工村,道路笔直、宽敞平坦,一路向南,依稀可见在半山坡上矗立着的灵香山观音像。道路两旁的景观带绿化树都已成林,人行步道也正在修建中,趁着市委市政府打造“灵香山”景区、配套完善基础设施的东风,二工村正努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村容村貌大有改观,早年因吃水困难离开村子的村民们近年又纷纷返乡,办起“农家乐”、“菜园子”,积极投身二工村的生产建设。市政府施行的土地整理项目,将二工村林、渠、路都修建一新,在村里“能人”的带动下,全村种植结构都做了调整,以前大片荒芜的戈壁滩,现在规模化种植了鲜食玉米、酿酒葡萄或鲜食葡萄,放眼望去,昔日的荒滩现在已是绿树成荫,枝繁叶茂。

我正好分片包户到公婆以前生活过的村组,现在家家都已经建起了砖混结构的新房,每到一户都院落整齐,房屋宽敞,屋前菜蔬成行,房后鸡鸣狗吠,一派祥和景象。听我提起公婆的名字,他们就像是见到熟人一般热情,通过走访,我与村民们越来越熟悉,他们待我也越来越亲近,慢慢地从一开始的拘谨疏离,到现在无话不谈他们开始向我打开心扉,聊东家嫁闺女,谈西邻喜添丁,说抗旱防洪,评村事时弊。草莓红了,他们会叫上我去地里采摘;桑葚熟了,他们要给我摘一小篮儿送来;周一的早晨叫我一起去升旗,凉爽的夜晚,约我去小院里“把酒话桑麻”……现在的我走到谁家都可以吃住到谁家,而他们总是将家里最好的房间、最好的床铺让给我,总是能让我忘记自己的家……。

入户走访中,村民们给我最多的感动不仅是他们热情好客,也不仅是他们勤劳肯干,而是在我问到他们生活中有什么困难的时候,他们那憨厚朴实的回答:“没有困难,就是有困难我们也不给政府添麻烦。”在走访过程中,我慢慢知道了这里2015年曾经历过一次洪水之灾,很多人家被大水冲的锅碗全无,损失惨重,但他们擦干眼泪之后,是毫不气馁、重新建设。“这都是在政府的资助下新建的,没有政府,我们住不上这么好的新房子,没有政府,没有我们现在这样的好日子。”他们指着一排排镶着磁砖的新房说。

在驻村这段日子里,我渐渐发现,我开始对二工村的人、二工村的天甚至二工村的草木都产生了感情,每次踏上入户走访的路程,都像是回婆家一样轻松亲近……

有句话说:情到浓时,无言乃是至境。对于二工村,我能做些什么呢?对于二工村的村民,我能回报他们什么呢?

我能做些什么呢?我问。

(供稿:昌吉市国土资源局驻二工村“访惠聚”工作队)


  • 上一篇:【驻村故事】确认过眼神,你们都是我的亲人!
  • 下一篇:我参与 我奉献 我快乐
  •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法律援助 - 联系我们 - 信息举报 - 全站搜索
    Copyright (C) 2014-2015 www.xjms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新疆文子文化网络工作室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国家信息产业部 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新ICP备14002711-1号

    新公网安备 650105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