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沙江……”
——“哎!”
——“怎么啦!”
——“怎么两个艾沙江?!”
惊喜:两个“艾沙江”不闹心
新疆民生网叶城讯(通讯员 王军、李士勇)2月24日,中外运长航集团新疆有限公司第三批“访惠聚”活动住村干部带着满心期待与欢喜,风尘仆仆地来到坐落于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叶城县铁提乡阿亚格拜什铁热克村。工作组刚把行李收拾停当,就主动找村党支部书记麦麦提·艾沙商量召开村民见面会的事宜,当天下午就召开了村民见面会。
工作组成员一一介绍,“大家好,我叫艾沙江·乌拉因,喜欢摄影、打篮球……相信在这一年的住村生活中,我会和大家接下深厚的情谊,齐心协力把我们的阿亚格拜什铁热克村建设得更加美好。”
……
工作组和大家一阵寒暄了解之后,准备去村党支部书记办公室商议工作。这时,人群中冲出来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气喘吁吁地跑到艾沙江·乌拉因跟前紧握他的手,这让艾沙江摸不着头脑了,还没等他询问,小伙子开口了:“你好,我是村团支部书记,我也叫艾沙江,艾沙江·买买提。以后请你在工作上多多指导啊!”“没问题,以后我们就结对子好了,共同工作,共同提高!”艾沙江·乌拉因满心欢喜地说。
逐渐地,在日常工作生活相处中,大家习惯把工作组艾沙江·乌拉因称呼为“大艾沙江”,村团支部书记艾沙江·买买提称呼为“小艾沙江”,两个“艾沙江”就这样因缘际会,并在日后的工作中打造了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典范。
点赞:凝聚人心唱和谐
自开展“五个一”结对子活动以来,两个“艾沙江”就常常一起研究村团支部工作、入户走访、调研问题、谋划对策,在如何发挥青年群体在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作用上下足功夫,卯足了劲儿在凝聚团结青年力量上出谋划策。每到节庆时节、团体活动、文艺演出等时机,两个“艾沙江”就组织年轻人一起编排节目、引领风尚,让散发着青春朝气与蓬勃活力的年轻人亮相人前,在欢歌笑语中为群众引进一股春风,不断地把先进文化带进千家万户。每周定期组织年轻人在村委会开展篮球比赛,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孤寡老人家中帮助打扫庭院、换洗衣物、聊天谈心、解忧排难……不间断的贴心服务,让年轻人的形象在老百姓心中高大、清晰了起来。
“两个‘艾沙江’阿卡带着我们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我觉得现在的生活更有激情,每天都过得很充实。我们一有空就会来找‘艾沙江’阿卡,为我们年轻人的灵魂增添一点底色,也尽我们所能为村子添一抹色彩。”吐尔逊古丽由衷地说。
“看到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为老百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也是凝心聚力的好办法。他们昨天下午来看我,和我聊天,给我帮忙,我也觉得自己又年轻了!”阿里木大叔捋着胡须笑道。
默契:齐心协力谱赞歌
“‘双语’学习不能仅限于日常会话,我们怎样可以开发出能极大地提起大家的兴趣,更有意义的学习方式呢?”小“艾沙江”端详着一本《劳动者权益保护法》说。大“艾沙江”思索了一阵,灵机一动:“目前农民正在开展春播春种,外出务工人员也增加了,村里开展大宣讲的时间有限,我们可以把种植养殖技术、农机操作注意事项、普法宣传教育、道路交通安全、劳动者权益保护等群众稀缺的知识苞谷馕式地翻译给大家,相信他们一定感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大家的学习积极性。”
于是,二人即刻上网搜索相关内容,整理成教学教案,在“双语”夜校实施教学设计上也想尽办法,用小品、顺口溜、模拟法庭、新闻发布会等形式上好夜校的每一堂课。广大群众总是寓教于乐地获取到了最新就业资讯、农业专业知识、法律法规常识等。老百姓被吸引在这个小课堂里欲罢不能,很多人拎着小板凳来听课,每堂课都获得满堂彩,在潜移默化中让老百姓受到教育、厘清认识、获得知识、提升技能。
“两个‘艾沙江’是一个整体,缺了谁都不行,他们配合得很默契,经常一起开展工作、研究问题。大‘艾沙江’经常教授他工作技能,用电脑办公;小‘艾沙江’经常分享基层工作经验和体会,他们两个的思想一触碰,就会产生火花,对开展青年人工作大有裨益。”村党支部书记麦麦提·艾沙总是忍不住在干部群众面前称赞他们,鼓励村干部要向他们学习,不遗余力地服务好群众,当好标杆旗帜。
两个“艾沙江”在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中谱写着朴实无华、充实饱满的住村生活,用丰硕的成果惦念往日的璀璨时光,在斑驳的光影中品味住村生活的绰约风姿,为人生画卷添上浓重的一笔。
“大艾沙江”教“小艾沙江”使用摄像机
两个“艾沙江”一起学习知识
两个“艾莎江”一起授课
两个艾沙江一起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