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民生之声,构建和谐社会。竭力打造新疆地区第一民生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新疆民生网
 首页 >>下乡专栏 >>助力精准脱贫 夯实基层基础
助力精准脱贫 夯实基层基础
作者:网络转载



——驻村工作组惠民生、办实事侧记

      新疆民生网讯 3月30日,春意盎然,杏花绽放,喧闹动听的鼓乐声从英吉沙县萨罕乡伊坎库勒村村委会大院里传出,全村的男女老少云集在院落里跳着欢快的舞蹈,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透心喜悦。这一天,真的是村民们值得庆贺的一天,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第三批“访惠聚”工作组向依坎库勒村的村民们赠送挖掘推土机仪式即将开始,披红挂彩的JCB-3CX挖掘推土机像个小巨人似的静静矗立在院落中央,就像等待命令的战士,只要一声令下它将挥舞铁臂,履行它服务村民的使命。

      

      事情还要从一个月前说起。今年2月25日,是自治区发改委第三批“访惠聚”工作组驻村的第一天。当满载着工作组队员的车辆驶入村庄道路时,一个场景给自治区发改委驻萨罕乡依坎库勒村工作组组员的心里系上了一个结,道路两边的农业灌溉渠道里淤积了很厚的泥沙,有些渠段的泥沙都要溢出渠面了,偶尔看见用铁锹吃力清理淤泥的村民。大家在想,眼下正是春耕季节,地里的麦子正等着灌溉,渠道堵成这样,一定会影响春耕生产,还没有安顿下来的组员们,已经开始以村民的身份思考问题了。
      入住后,工作组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组长带领大家迈出了“访惠聚”工作的第一步:“访民情”。在入户走访和与村“两委”干部交流过程中,了解到灌溉后渠道都会淤积大量的泥沙,挖渠排淤是困扰村民的一件大事,每年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这也成为村党支部书记赛买尔的一个多年来想解决但又无能为力的难题。当工作组问起赛买尔书记村里工作有什么困难时,他不假思索地说,摆在眼前的困难就是尽快清理渠道的淤泥,但村子里的劳力又要去60公里外的地方植树。全村5公里长的渠道,人工清理一次需要近20天,每年要清理4次。村里有时会租挖掘机清淤,可是每年近8万元的租赁费用,对全年集体经济收入只有2万余元的依坎库勒村是一个重负,分摊给村民又给老百姓增加了负担。“给村里买一台挖掘机”成了住村工作组惠民生要办的一件实实在在的大事,成了全体工作组成员的共同心愿。
      大家寻思,买一台挖掘机可以省了劳力,还能节省了8万元的机械租赁费用。单是挖渠一项每年就能给一户农民减少200元的开支,何况村里能用到挖掘机的地方不只是渠道清淤。据村党支部赛买尔书记介绍,每年村里植树造林,光挖沟、开渠、平整土地需支付机械租用费几十万元。如果有了自己的挖掘机,不仅能省下这笔费用,连树坑都不用人工挖了,村民们也不需要啃干馕喝凉水在戈壁滩上一干就是十几二十天;村里的那50亩正待平整的土地,又可以省下不少的机械作业费;干完村里的活还可以利用挖掘机外出揽活,为村集体增收,壮大集体经济,对助力精准脱贫,夯实基层基础都十分有益。如此种种,这些想法让工作组的队员们个个心潮澎湃,说干就干。

      

      接下来开始采价、询价、四处化缘。
      挖掘机对于做文案工作的工作组队员可是个陌生的家伙。不懂就上网查,向懂行的亲戚朋友打听,到喀什市场调查采集信息。要找一个既能符合村里的需要,价位还不能太高的,实在是难啊!
      在寻找合适机车的同时,工作组积极进行宣传动员,几家长期关心、关注南疆贫困农村农民生产生活,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听说工作组的工作设想后,非常支持,慷慨解囊,向萨罕乡伊坎库勒村的村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
      与此同时,自治区发改委第一批驻村工作组的竺树伟同志听说第三批驻村工作组要给村民购买挖掘机, 深受感动,怀着对曾经朝夕相处过一年的淳朴村民们的一份挚爱之情,通过家人介绍,几经周折,争取到一台最优惠价格的JCB挖掘推土机。
      当硕大的机车运抵村委会院落时,工作组组员们心里纠结了二十多天的心结打开了,村民们再不用为永远清不净的渠道而苦恼,为挖树坑整理土地而费工费时;村干部也不会为每年只有2万元的村集体收入而捉襟见肘;村“两委”的干部们也可以有一个为村民服务的抓手,村委会可以以此为起点,尝试发展机械合作社,带领村民探索致富新路了。

      

      挖掘推土机买来了,不能一送了之,管理好、使用好挖掘推土机,才能真正达到为全体村民办实事、办好事的目的。工作组又协助村“两委”制定出了经营使用、财务管理、监督监管等方面的《萨罕乡依坎库勒村挖掘机管理规定》,确定了挖掘机及经营所得受益归依坎库勒村全体村民集体所有,每年将不少于50%的收益用于全体村民分红,由乡干部、村支部书记、四老人员、村民代表组成监督小组,定期监督检查经营使用及财务情况。
      捐赠仪式就要开始,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杜鲁坤·托乎提同志利用工作调研间隙赶来为其揭彩。在大红色的彩绸徐徐落下时,听到杜书记铿锵有力的声音:“希望村两委班子利用好这台机器,为全村的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带领全村百姓团结奋进,推掉脱贫路上的障碍,挖出一条致富的新路子。”

(供稿:自治区发改委第三批“访惠聚”驻英吉沙县萨罕乡依坎库勒村(6村)工作组  阎蕾  梁泉)


  • 上一篇:“杏花村”里的“红色”老人
  • 下一篇:我参与 我奉献 我快乐
  •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法律援助 - 联系我们 - 信息举报 - 全站搜索
    Copyright (C) 2014-2015 www.xjms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新疆文子文化网络工作室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国家信息产业部 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新ICP备14002711-1号

    新公网安备 650105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