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民生之声,构建和谐社会。竭力打造新疆地区第一民生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新疆民生网
 首页 >>下乡专栏 >>“杏花村”里的“红色”老人
“杏花村”里的“红色”老人
作者:网络转载


      新疆民生网讯 三月的英吉沙春意盎然,杏花烂漫,这里的村子都叫“杏花村”!我们工作组所住的“杏花村”是英吉沙县萨罕乡吉格迪力克村。从诺鲁孜节那天起,肆虐了半个多月的沙尘退去,英吉沙的天空恢复深蓝,阳光明媚,一树树杏花含苞待放。


吉格迪力克村盛开的杏花

      承载着春风的喜悦,沐浴着节日的祥和,捎带着组织的关怀,我们工作组的同志在村干部陪同下走访慰问了村里的“四老人员”。工作组通过了解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他们送去了组织的温暖。
      在我们走访的9位“四老人员”中,有一位名叫艾合买提·吾不力卡斯木的维吾尔族老人,他身上的“红色”精神和质朴、纯洁、高尚的情怀给我们工作组带来了住村以来最大的震撼和感动。
      艾合买提·吾不力卡斯木老人今年76岁,是英吉沙县萨罕乡吉格迪力克村的一位“四老人员”,也是一位孤寡老人。他1966年入党,深受党的教育和培养多年,尤其是毛主席时代的红色精神和革命意志造就了老人的高尚品格和情怀。他虽是农民,但先后担任过村干部、农民代表主席、民兵连长、乡村教师、乡村医生等。他重视教育、治病救人、扶贫帮困,带领村民们发展生产,自力更生,倡导宗教和谐和民族团结,对党忠诚,是村里备受尊敬的老模范,是党和政府一直关心和肯定的老党员、老干部,多次当选为萨罕乡党代表,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德高望重的红歌领唱
      住村的第五天,我们参加村里的周一升旗仪式,工作组和村民们在威严的国旗下行着注目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与背后的村民们一同歌唱,歌声中一位老者的声音铿锵有力、饱含深情,他引领着全体村民齐唱国歌,肃穆庄严,场面令人振奋和感动。歌声是没有民族界限的,虽然大家用维汉两种语言颂唱国歌,但歌声和感情同样纯正,通过唱国歌,我们能够感受到大部分人对国家的认同。唱完国歌,老人又带领村民们唱了一曲《大海航行靠舵手》,歌声依然充满了深情,充满了对国家和红色文化的认同。
      国旗下的歌声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老人领唱肃穆庄严的场面让我们无比震撼。当时因为工作安排得紧,也没来得及关注领唱者的背景。等来到老人家里,我们一眼就认出了他是那位国旗下的老者。“四老人员”,红歌领唱,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得到了解释,同时也加深了我们对“四老人员”这个概念的理解和尊敬。村干部告诉我们,老人喜欢红色文化,是村里红歌方面的行家里手,会唱很多首红歌,还会写诗,每逢村里的重大节日和重要场面,他都要不自觉地唱几首。说着说着,老人端正衣冠,挺直腰杆,用维汉两种语言现场唱了《东方红》和《大海航行靠舵手》,以表达对工作组关心慰问的感谢。

为表达对工作组的感谢,艾合买提·吾不力卡斯木现场唱红歌两首

——雷锋精神的助人榜样
      通过唱红歌,打开了我们了解和认识老人的黑匣子。
      从村干部那里得知,老人不仅喜欢红色文化,而且还传承红色精神,雷锋精神始终体现在老人身上。作为农村人,虽然曾经是村干部,经济条件也就仅限于温饱水平,但老人乐善好施,喜欢扶贫帮困,他年轻的时候谁家遇到困难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一生中帮助过很多村民,资助过很多贫困儿童和家庭困难学生。现在的他已经70多岁了,失去了劳动能力,身边无儿无女,自己的生活有时都面临困难,但他还会时不时的用政府给的微薄慰问金资助一些困难的孩子。
      前几天,村里的男劳力都赶去克孜勒乡参加防风林植树活动,植树的地方是风沙戈壁,缺水少食,条件艰苦,他和几个“四老人员”觉得关键时刻没有和村民们上一线共患难,便拿出自己微薄的生活费凑钱买了羊肉、馕饼和矿泉水等托人捎带给植树的村民,以表达他们在困难的时候永远和大家在一起。

作为村里尊敬的长者,艾合买提·吾不力卡斯木在诺鲁孜节致辞

——自力更生的勤劳强者
      如今,党的惠民政策像阳光一样普照大地,像艾合买提·吾不力卡斯木这样的老人,既是孤寡老人,又是为党为人民做出过贡献的老党员、老干部,党和政府首先不会忘记的就是他们。乡里多次邀请他到敬老院安享晚年,可他每次总是乐呵呵地婉言拒绝。他说现在身体很好,还能生产劳动,能够自力更生,自己养活自己,自己是老党员,享受了一辈子党的温暖,只要能干一天,就不愿意再给党和政府增负担、添麻烦。确实,老人年轻时就爱劳动、爱集体,公家的活总是带头干、作表率,而且还教育大家要勤劳,要自力更生,如今人虽老,但精神依旧!
      看着老人破旧的院落,简单的家用,我们工作组确实放心不下,一再询问老人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和解决,可他总是乐呵呵地说没有,一点都没有,然后岔开话题从桌下拿了几个萎缩干瘪的苹果带着无法拒绝的热情地让我们吃!捧着萎缩干瘪的苹果,看着破旧的房舍和衣衫褴褛的老人,此情此景,我们的感情无法控制……
      从村干部那里我们了解到,老人现在有1亩9分地,平时虽然爱劳动,但确实干不动了,身体也不是很好,最近病了一个多月刚好。现在是亲戚帮他种地,每年给他粮食吃,各级领导有时慰问给一些生活用品和零用钱。但老人很节俭,生活很简单,除了他口粮之外一有结余首先考虑资助别人,自己没什么留存。虽然亲戚帮种地,他自己总是闲不住,一有时间就帮左邻右舍和村里干活,自己还养鸡养羊,自力更生,轻易不接受别人的施舍,不给别人提任何要求。

——忠诚圣洁的党员典范
     艾合买提·吾不力卡斯木老人是一个有50年党龄的老党员。在他身上,加入党组织不止时间长,更可贵的是一直以来的对党忠诚,不管任何考验、任何困难,在党面前永远呈着一颗圣洁的心。
      他的一生经历过旧社会、新中国,经历过文革、改革开放,经历过团结稳定,也经历过宗教极端思想盛行和暴恐,但不管在任何时期、任何环境,他都相信党、维护党、和党一条心、坚决跟党走,艰苦困难没有动摇过他的理想,宗教极端没有冲击到他的信念,腐败负面没有改变过对党的态度,始终忠贞不渝、始终充分信任、始终坚决维护、始终不离不弃,这所有的一切都来源于对党的坚定信仰!
      就在工作组再次提出想帮他做点什么的时候,他说:“习近平老大哥带领大家建设美丽中国,一起实现中国梦,我作为五十年党龄的老党员,一定要带头干到最后一天,不能给党和政府添麻烦”。这一刻,也是这一“课”,我们既感动又汗颜,这是何等的觉悟,何等的境界!以前听起这些话,总觉得都是高调子,但从这位老党员的声音和神情中能够感到,情真意切,字字肺腑。什么叫党员,什么叫党性修养,我们明白了!彻底地明白了!
      从老人家里出来,大家都在沉默,久久停留在无言的感动中。这,就是我们的老一辈,深受毛泽东思想教育和培养的老一辈,深受红色文化陶冶和熏陶的老一辈,无私、忘我、勤劳、奉献终生的老一辈!虽已迟暮之年、衣着褴褛、生活拮据,但那种对党和政府的忠诚、信任和虔诚不减,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勤劳努力不减,对社会弱者的关心、关爱和无私奉献不减。他是我们共产党人思想精髓和精神瑰宝的化身与传承,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破浪前行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是我们党在敌我斗争白热化、宗教氛围极端化环境中的胜利火种与希望,是我们坚持开展“访惠聚”活动、惠及万千各族群众的信心和力量!

艾合买提·吾不力卡斯木对工作组感情深厚,他在向我们展示同第二批工作组的合影

(供稿: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住喀什地区英吉沙县萨罕乡吉格迪力克村工作组 孙朝龙)


  • 上一篇:叶城县工作组“四有”工作法助推基层工作提质增效
  • 下一篇:我参与 我奉献 我快乐
  •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法律援助 - 联系我们 - 信息举报 - 全站搜索
    Copyright (C) 2014-2015 www.xjms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新疆文子文化网络工作室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国家信息产业部 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新ICP备14002711-1号

    新公网安备 650105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