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民生之声,构建和谐社会。竭力打造新疆地区第一民生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新疆民生网
 首页 >>下乡专栏 >>养殖基地里的接力棒
养殖基地里的接力棒
作者:网络转载


新疆网讯 (记者史漓莎) 上周,乌鲁木齐第三批“访惠聚”工作组接棒分赴基层,带着第一批、第二批工作组的嘱托和任务走进社区、走入村舍。

3月1日,在水磨沟区涝坝沟村,新老工作组成员在牛羊养殖基地交接任务。水磨沟区农牧局第二批“访惠聚”工作组组长肖俊国说:“这里最大的事就是养殖牛羊,咱的目标很明确,帮村民把钱袋鼓起来,就得多跑牛圈羊圈。”

送政策,让村民尝到甜头

涝坝沟村是以传统散养为主的牧业村,全村127户村民均是哈萨克族牧民。

富民安居工程启动后,村民逐渐集中居住,牛羊也开始圈养,但由于牛羊品种不佳,市场销量一直不好。

对此,水磨沟区农牧局“访惠聚”工作组开出良方。2014年,他们向市、区县两级申报项目,获得扶持资金40万元,帮助村民成立首个合作社,2015年养殖基地投入使用。

“政策和手续我们不太懂,都是工作组和村干部帮忙跑腿,养殖基地建好后,牛羊改良了品种,还定期做了防疫。”欣百泉牧业养殖合作社负责人沙布江·木哈旦说。

合作社成立之初仅有8匹马、10头牛和30多只羊,如今发展为80头牛、60匹马、300多只羊和几千只鸡,2015年合作社收益50多万元。

沙布江说,刚开始只有三四家农户参与,现在有10户,最近还有村民找他咨询想要加入。“目前3000多平方米的养殖基地还要扩建,希望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让大家的钱袋子都鼓起来。”

转观念,特色养殖有奔头

2015年是村民曼斯尔·伊明收获的一年,他成为涝坝沟村首个特色养殖示范户,弃马养鸡,做起自己并不擅长的事儿,年底算账时他赚了10万元。

28岁的曼斯尔过去跟着父母一起养过牛、羊、马,但收益并不理想。2014年“访惠聚”工作组到村上,邀请农牧专家现场讲课,鼓励村民改变传统养殖方式尝试特色养殖,听过几堂课后,小伙儿动了心。

去年得知涝坝沟村有一个特色养殖示范户名额,曼斯尔怕没经验,犹豫着要不要报名。肖俊国鼓励他:“没养过不要紧,我们的专业人员都可以提供免费技术指导,免疫、养护知识可以学,政策还补贴5万元,也算有保险。”

2015年5月,曼斯尔盖起了鸡舍,引进了1500只珍珠鸡和芦花鸡,到十月份全部售罄。

“工作组的人没少钻我家鸡舍,又是打针又是帮忙调饲料,大半年里我学了不少东西。”曼斯尔说,今年4月他打算扩建鸡舍,再引进2000只鸡苗,并尝试养殖新品种。

这几日,第三批“访惠聚”工作组组长唐阳跟着肖俊国,走访村里的重点户和贫困户,将移交的工作一项项接手。她说:“三批工作组到村里,都是为了帮村民致富,我们深知这不是一两年能完成的,但我们每一批都会接好棒。”


  • 上一篇:拧成一股绳 同心同德 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 下一篇:我参与 我奉献 我快乐
  •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法律援助 - 联系我们 - 信息举报 - 全站搜索
    Copyright (C) 2014-2015 www.xjms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新疆文子文化网络工作室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国家信息产业部 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新ICP备14002711-1号

    新公网安备 650105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