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民生之声,构建和谐社会。竭力打造新疆地区第一民生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新疆民生网
 首页 >>文化新闻 >>“诗词旋风”刮至乌鲁木齐 学校教学增加热点
“诗词旋风”刮至乌鲁木齐 学校教学增加热点
作者:网络转载


新疆网讯(记者陈彦仿胡小丽王璐周志东)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带起的“诗词旋风”,日前强势刮至首府,不少学校兴起“学诗词、读诗词、品诗词”的热潮。

13日,市13中初一年级开学的第一课,将中国古诗词作为主角,主题定为“斗诗”。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鸡年,当然要说“鸡”,唐寅的这首《画鸡》必然成为“斗诗”孩子们的首选。闻鸡起舞、鹤立鸡群、鸡犬不宁、呆若木鸡、杀鸡取卵等关于鸡的成语,也成为角力的对象。古诗词到底有什么用?“斗诗”比赛现场,市13中初一学生周佳琪说:“当看到美景时,我会说‘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只会说‘哇噻!’这就是文学积淀。”

八一中学的语文老师董雅凤表示:“开学和孩子们交流假期生活,发现很多同学在看《中国诗词大会》。恰好假期也布置了诗词背诵的作业,检测时发现孩子们完成的质量好于往年,诗词大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市13中教研室主任李毅说,古诗词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位置不言而喻,从小学课本中必背的五言、七言绝句,至高考试卷中的诗词赏析,都奠定了诗词在学生当中的重要地位。开学第一课定为“斗诗”,就是想看看孩子们对诗歌的兴趣是否有所提升。从目前效果来看,孩子们对诗歌的喜爱程度,已经超过了老师们的想象。

在市13中开学第一次集体备课时,老师们谈到,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诗词学习从被动到主动,出现了一次跳跃性突破。老师们集体提出举办校级《中国诗词大会》的想法全票通过。而当这一消息传给学生们时,大家也都跃跃欲试。

除了市13中,市3小、市35小、市79小等小学,也在筹备该活动。小学以《论语》、简单的诗词入手,而初中、高中就加入了《诗经》等内容。

“陈年旧事引人忆,培人育才德积厚,艳阳普照笑脸扬,师品高尚人心向。”这首《师生之情》是出自113中学七年级学生邢凯之手,这是他以老师陈培艳的名字而创作的一首藏头七言诗。

市35小校长李萍说,很明显地感觉到,孩子从开学第一天入校就能三两句地来一段词或者读两句诗,后来才知道,《中国诗词大会》他们每期必看。既然有了这么好的基础,我们就要给孩子创造起环境和氛围。

市一中的国学社名为“博达书社”,负责老师宿朝阳这两天正在收集纳兰性德的诗词,下周二他就要为社团的一百多位学生讲述纳兰性德的故事,由于学生报名过多,“博达书社”去年又分出了音诗社和话剧社。宿朝阳对国学情有独钟。“我本身就爱古典文学,喜欢古诗词,每次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起学习,都是一种享受。在我看来,我们社团的每个孩子因为有了古诗词、国学的积淀,内在美一下就体现出来了。”


  • 上一篇:为村民发放书报 建文明和谐膘乡
  • 下一篇:全国集邮文化活动走进温宿 干部群众热看红色邮票
  •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法律援助 - 联系我们 - 信息举报 - 全站搜索
    Copyright (C) 2014-2015 www.xjms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新疆文子文化网络工作室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国家信息产业部 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新ICP备14002711-1号

    新公网安备 650105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