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提供强大舆论支撑
——2016年自治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亚心网讯(记者张艳芳王春华陶晶张丽霞张晨暄)回眸过去的一年,总有一件文化作品打动人心,总有一种精神激励我们不断前行。它或许是一次宣讲、一出剧目、一则公益广告,又或许是一位道德模范、最美典型、英雄人物的真实故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断释放强大能量,塑造着新疆人的精神风貌。
凝聚共识 党的理论成果落地生根
2016年12月15日,是一个收获的日子。这一天,来自全疆各地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聚乌鲁木齐,参加自治区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奖颁奖大会。这一天,大会颁出的238项获奖成果充分展示了新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执著追求和辛勤付出,成为他们践行在新疆大地上坚实的前行足迹。
这条前行的路是在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方向引领下的紧紧跟随。这条前行的路是高扬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这个旗帜,聚焦总目标、盯住总目标、落实总目标,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确定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上来的使命鞭策下的积极探索。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召开之后,繁荣哲学社会科学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极大地激发了我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对此,新疆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祖力亚提·司马义感触颇深,在北京大学上完本科、硕士、博士的她,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祖力亚提·司马义说,辽阔的新疆大地是她的发展平台,她在被深深需要着的情感激励下充满了干劲。2016年6月,她带着课题深入到和田县和谐新村,初步拿出了理论成果《美美与共和美大同——以和田县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构建研究为视角》。在2016年11月举办的新疆社会科学界2016年青年学者论坛上,她作了第一个主旨发言,赢得了与会专家学者的认可和鼓励。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是关键。2016年,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先后举办了3期自治区社科理论骨干培训班,为理论骨干注入新思想、新理论、新知识,培训班成为社科理论骨干事业发展中的一个有力支撑点。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发挥理论的引领作用是核心。2016年,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界分别召开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座谈会,帮助与会人员厘清思路、深化理解,将座谈成果广泛向社会传播。同时深入打造“心轩”理论品牌,积极刊发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阐释自治区党委重大决策部署精神特别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总目标再动员会议精神,让党的理论成果落地生根。
强势发声 全方位展示新疆新形象
魏德友是一名老党员。1964年,他从北京军区转业到兵团第九师161团。50多年来,他和妻子刘京好一直坚守在毗邻中哈边境线的一片无人区,守护着祖国的边境线。2016年7月底,魏德友的故事,经过《现代快报》制作的H5专刊《无人区·52载守边人》推出后,迅速引爆网络。区内外媒体记者前往兵团第九师161团,对魏德友的事迹进行深入采访报道,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去年以来,自治区科学统筹,对于关系全局的大事,坚持自治区和各地协同作战、网上网下同步推进、内宣外宣共同发力、重点宣传战役效果明显。
围绕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建党9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贯彻落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等重大主题,自治区组织协调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开展了高层次、长时间、高密度、全景式的宣传报道,及时将党中央、自治区党委的声音传递到天山南北,把社会关注点引导到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各项中心工作上来,在全疆积聚了强大正能量。
正面舆论引导力度持续加大。先后推出的新疆“四兄弟”河南高速公路救人、河南汝州金庚康复医院院长宋兆普长期主动帮助和田地区脑瘫残疾儿童、湖南郴州新疆小伙海比尔·艾合麦提联手勇救落水女子、莎车佰什坎特镇双语小学、援疆干部王华和周爱武等一批先进典型和事迹,有力地展现了新疆良好形象,传递了新疆正能量。
网络宣传管理力度持续增强。围绕自治区党委治疆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举措,制作专题专栏,推送正面稿件,累计覆盖人群达5000万人次。策划交往交流交融“微”行动,开通“言江”(新疆说)微信公众平台,“网信新疆”微信公众号关注用户数量位居全国网信系统第二位。“最后一公里”微信公众平台带着180多万粉丝的期望,获得2016年度全国“互联网+政务传播创新大奖”。
对外宣传影响力持续扩大。联合涉疆重点国家主流媒体、中央主要外宣媒体开展的“丝路中俄全媒体采访团中国行”等大型外宣活动,借助中外媒体平台讲好新疆故事、传播新疆声音,有力回击境外媒体对新疆的偏见和质疑;国务院新闻办发表《新疆的宗教信仰自由状况》白皮书,向全世界充分、客观、真实地介绍新疆宗教信仰自由的真实情况,充分展示新疆的开放态度和发展自信;策划并首推“探秘新疆”的多语种外宣活动,以产品矩阵模式,向全国各知名网站、各省区市重点新闻网站、外宣平台进行推送,点击量达到2亿多人次,取得历史性突破。
崇德向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2016年12月12日,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我区的阿尼帕·阿力马洪家庭、肉孜麦麦提·巴克家庭、王芳家庭等10个家庭受到表彰,在我区各族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一课堂。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对文明家庭的表彰,不仅是对这些家庭的肯定,更能激起其他家庭的学习意识,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过去的一年,我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文明创建等方面下功夫,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渐成为“最大公约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成效显著。“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逄子剑,“时代楷模”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买买提江·托乎尼牙孜……2016年,我区各行各业涌现出了一批先进模范人物,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干部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起榜样,激发起崇德向善的力量。同时,奇台县“践行核心价值,开展全民公益”活动经验被广泛宣传报道;克拉玛依市“诚信体系建设”经验得到大力推广;“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推荐表彰等工作深入开展,一次又一次掀起“学雷锋”活动热潮。
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有声有色。自治区“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启动以来,我区对做好活动宣传进行细致部署。一条条醒目的民族团结标语,一个个生动鲜活、感人至深的民族团结故事,见诸报端,走入镜头,为全区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撑。成功举办了自治区第二届基层干部双语口语大赛,制作民族团结专题纪录片《在一起》,倾力打造3台民族团结主题晚会……一个个民族团结主题活动,得到了各族干部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热烈回应。
文明创建内涵不断深化拓展。过去的一年,我区在文明创建内涵拓展上下功夫,召开了“公民道德建设”座谈会,开展自治区第十五个“公民道德建设月”、第四届自治区“民族团结好少年”评选表彰等活动。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志愿服务和文明旅游工作,全面启动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评选和“文明家庭”推选活动,总结推广若羌县“打好三张牌、实现三个美”的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完成44所中央项目和50所自治区项目的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
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让文明的种子在新疆大地上落地生根,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文化惠民 让文化自信不断提升
文化是维系精神的纽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过去的一年,新疆广大文化战线工作者,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坚定的文化自信,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用心回报党的恩情,弘扬民族团结大爱,以文化人、润物无声,充分发挥了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
凝心聚力,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我区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万村千乡文化产品惠民行动”。一年来设计制作优秀影视、舞台剧DVD光盘503万张,陆续向全疆地县乡村文化场所和中小学赠送。“新疆民族文学原创和民汉互译作品工程”扶持出版了41部作品,赠送发放全区5000余个文化场所和5500余所大中小学校。此外,还实施了连环画(口袋书)进村入户114万册、“送日历、月历下乡”、新疆农民报、手机报等一系列精品文化惠民工程。天山南北、社区乡村,各类文化惠民演出和文体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滋润着各族群众,增强了精神力量。
深入基层,一大批精品力作应时而生。2016年6月27日,电影《翻身》在乌鲁木齐首映。这部为建党95周年献礼的影片,令新疆观众为之点赞。过去的一年,我区各族文艺工作者创作完成了一大批来自基层、反映人民的作品。电影《真爱》、剧目《情暖天山》屡屡斩获国内各项大奖。动画电影《热血雷锋侠之激情营救》在北京举办全国首映式,联合出品的电视剧《毛泽东的三兄弟》在央视播出。更有一批富有时代感、高扬主旋律、艺术水准高、社会共鸣强的文艺作品荣获第五届天山文艺奖。一批批精品力作丰富了各族群众的精神世界。
我区文化建设惠及各族群众、凝聚各族群众,不仅提升了各族群众的文化自信,更为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担当亮剑 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强力推进
做好新时期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关系到能否贯彻落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关系到全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过去的一年,在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疆各族干部群众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治疆方略,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全区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不断深化。
2016年,自治区深入推进“去极端化”宣传教育工作,全疆各地、各部门强化主动作为,把自治区党委关于“去极端化”宣传教育的各项工作部署落细、落小、落实、落到基层。在新疆大地上,“去极端化”宣传教育工作发出了铿锵的足音。从意识形态责任制纳入自治区督导和年度考核范围,到举办“新思想引领新生活”和“去极端化”主题报告活动,从组织拍摄“去极端化”专题纪录片,到各地州市一场场呈现宝贵经验的“去极端化”宣传教育工作推进会……“去极端化”宣传教育工作的烙印清晰可见。
在乌鲁木齐,上百场“去极端化”宣讲同步在各个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进行。来自基层的社区干部结合自身走访入户中如何与居民交心交朋友等事例,用正反面做比较,呼吁大家远离宗教极端思想珍惜美好生活;在喀什,筹办许久的“去极端化”农民小品大赛火热上演,普通农民走上舞台演绎了当地百姓的真实生活风貌。
过去一年,全区上下在突出思想性、引领性、针对性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去极端化”工作新特点,不但在内容上有新提升,在表现形式上有新突破,在教育群众上也带来了新成效,不断推进“去极端化”在基层落地生根,引导各族群众进一步坚定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团结奋斗的坚强信心和决心。
过去一年,我区切实构筑反渗透防控体系,推进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全覆盖,把党中央的声音形象传播到新疆1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2016年11月中旬,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热潮在天山南北涌动。从帕米尔高原到准噶尔盆地,从塔里木河畔到阿尔泰山脚下,从南疆到北疆,从城市到乡村,六十余场次宣讲活动,让会议精神走入各族群众心中。
与此同时,我区还在强化意识形态阵地管理上持续发力,成功承办了全国“扫黄打非·天山工程”座谈会,在完善《“扫黄打非·天山工程”联防协作协议》的基础上,健全了全国联防协作机制。全年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60余万件,删除各类有害信息10多万条,查处各类案件130起。
转眼,时间的坐标已经指向2017年,新的一年,新的目标,新的希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一如既往,奋发有为,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不断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