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民生之声,构建和谐社会。竭力打造新疆地区第一民生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新疆民生网
 首页 >>便民利民 >>乌鲁木齐市清明期间携带鞭炮人员不得进入墓区
乌鲁木齐市清明期间携带鞭炮人员不得进入墓区
作者:网络转载


鞭炮扰清静鲜花敬亲人

清明期间携带鞭炮人员不得进入墓区

亚心网讯 (记者张冬梅)今年清明节期间,乌市各大墓园、殡仪馆将禁止燃放鞭炮。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携带鞭炮人员不得进入墓区。

3月20日,记者从乌市殡葬服务中心了解到,在清明期间,首府禁止在乌市东山生态园(公墓)和逸安园公墓、乌市殡仪馆、乌市第二殡仪馆内燃放烟花鞭炮。

在采访中有市民认为,清明节放鞭炮是沿袭已久的传统习俗,而专家给出的答案是,祭扫放鞭炮曲解了清明的意义。

市民:多数人赞同禁止放炮

清明节是市民集中祭祀活动的高峰期,但是一些市民在祭祀过程中燃放鞭炮等不文明行为,增加了火灾安全隐患。

每年清明节前,市民王女士都要和家人到东山生态园(公墓)给逝去的父亲扫墓,每次站在墓园门口,都被放鞭炮的烟尘熏得难受。她说,去年清明祭祀时,虽然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少了很多,但时断时续的鞭炮声仍然不少。

“我个人反对放炮,家人已经去世了,安葬在这里,就应该让他们安安静静地休息。”她说,每次祭扫时,她都会带几枚鲜花和一些祭品去,擦洗一下墓碑,然后和逝去的亲人说说话,“放炮没有任何意义”。

在市民肖女士看来,每年清明节祭扫的废弃物与鞭炮屑都堆积不少,不仅造成空气污染,影响环境的同时也出现不少安全隐患,“应该文明祭祀,比方说买点鲜花来祭祀,虽然比买黄纸贵,但是比较有意义,而且也环保。”

采访中,大多数市民都赞同禁止燃放鞭炮。他们认为,无论是新春佳节还是清明祭祀,放炮不但污染了环境还产生噪音扰民,因此应该文明祭祀,再者用鲜花来祭祀亲人也有利于环保。

专家:放鞭炮是不尊重逝者

“传统的清明节在一些地区的民俗文化中又叫寒食节,是禁止烟火的。”乌市殡葬服务中心纪检书记郭亚维说,作为殡葬服务单位的人员,自己也不明白市民祭祀为何要放鞭炮。

有民俗专家认为,在古代,过年放鞭炮是用来驱邪的,并没有祭奠先人得放鞭炮一说。古人讲究“入土为安”,放鞭炮只会惊扰到先人的安息,这是对逝者的不尊重。同时,放鞭炮会污染环境,产生噪音扰民。

因此,广大市民在缅怀先人、传承传统习俗的同时,可以选择更安全更文明的方式,这样不仅还逝者一份清静,也减少了火灾安全隐患。

郭亚维说:“燃放烟花爆竹不仅容易诱发火灾,产生大量垃圾,还造成噪声和环境污染。”

她说,自从近年来首府倡议清明祭扫禁止燃放鞭炮以来,市民环保意识也日益增强,去年燃放鞭炮的情况有所缓解,墓园内也安静了一些,但是仍旧有放炮声。

据介绍,乌市殡葬服务中心将联合相关部门,做好禁止燃放鞭炮的相关工作。

□新闻链接

关于寒食节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祭祖和扫墓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有不同说法。民间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流亡他国19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甚至“割股啖君”。后来重耳(晋文公)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介子推却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按二十四节气的定法,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这一天吃冷食、祭祀、踏青等习俗也一直流传下来并为全国接受。因两节相距1天,甚至重合于一日,故有清明、寒食并称的说法。


  • 上一篇:乌市降雪持续到今日上午累计降雪量预计6mm左右
  • 下一篇:请注意!公交线路有变化 新增5条调整3条
  •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法律援助 - 联系我们 - 信息举报 - 全站搜索
    Copyright (C) 2014-2015 www.xjms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新疆文子文化网络工作室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国家信息产业部 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新ICP备14002711-1号

    新公网安备 650105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