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民生之声,构建和谐社会。竭力打造新疆地区第一民生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新疆民生网
 首页 >>民生杂谈 >>奏响民族团结乐章 谱写民族团结新篇
奏响民族团结乐章 谱写民族团结新篇
作者:网络转载


      新疆民生网讯(通讯员  赵凯  松柏)今年以来,吉木乃县恰勒什海乡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创建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年的总要求,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创新发展,构建和谐民族关系。
      坚持党委领导,实现高位推动。压实乡党委、政府班子成员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民族团结创建工作”责任制,成立“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工作领导小组。乡党委、政府一把手为“主要责任人”,班子成员为“直接责任人”,村支部书记为“关键责任人”。将“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并完善了协调会议制度,坚持定期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分析。坚持乡领导包村,村、“访惠聚”工作组包户,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解决“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总结经验,指导全乡的“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坚持学习常态,实现全员覆盖。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学习放在首位,经常召开全乡干部大会,传达学习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年动员大会精神,通过集中学习、自学和参加培训班等形式,领会精神实质。结合“两学一做”活动,坚持以正面宣传和自我教育为主,按照宣传教育面向全社会的思路和分类指导、分层施教的原则,广泛进行以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爱国爱教和维护祖国统一为主要内容的集中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统一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开展了“四个红色”活动,邀请革命老军人张利胜到乡政府给广大党员干部讲红色故事,使广大干部接受了一次革命的洗礼。
      坚持以活动为契机,增进民族团结。组织乡村两级干部参加七·一唱红歌比赛,获得了吉木乃县第一名的成绩。邀请吉木乃县高级中学的李银含老师开展“两学一做”“讲党史”系列主题讲座,并组织党员重新进行了入党宣誓。在“五四”和“七一”前夕,乡党委组织全乡的共青团员和共产党员前往中哈边界的“国门”、中哈“贸易桥”、一八六团二连龙珠山“地道”等红色基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以知识竞赛、组织考试,巩固提高了干部职工的知晓率;以编发动态电子屏、悬挂横幅、群发手机短信等形式,拓宽了宣传教育的渠道,扩大了宣传教育的覆盖面;认真落实“宣讲团”工作任务,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层次新组建了“村级四老人员宣讲团”(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军人)、学校教师宣讲团、宗教人士民族政策宣讲团三支宣传队伍。共开展宣讲活动8场,宣讲员用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话语,宣讲党的惠民政策、大政方针;积极发现、挖掘和推荐各行各业中的先进典型,涌现出自治区级民族团结模范个人1名,县级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2个,先进个人5名。恰勒什海乡三个村支部书记分别由汉族、哈萨克两民族构成,其中阿克木扎村支部书记种法宝、库尔吉村支部书记张广疆都是当了十几年的村干部,无论是工作经验、处事方法都是很成熟的。但是达冷海齐村的支部书记恰勒哈尔是一个年轻小伙子,对平时的工作不是很熟练,所以三个村支部书记不定期开展讨论交流,相互学习,探讨各村发展思路、工作方法,帮助恰勒哈尔更好地进入支部书记的角色,更好地为民谋福利;张家和是阿克木扎村的种田能手,田种的好,产量高,而他的邻居叶尔米克·托合塔尔汗种田产量不高,就向张家和“求教”,张家和就帮助他,共同播种,共同浇水,共同进田进行日常管理,叶尔米克叶虚心的学习,通过两年的学习,他的种田技术也达到了一流水准,产量也一年比一年更高,邻里关系也越来越和睦;周绍文是恰勒什海乡的邮政所投递员,一位70岁的汉族老人,却说了一口流利的哈语,每天送报纸、送快递,和各族群众交流、交谈,关系也越来越和谐;各族干部群众在生活上关心,在工作中关照,同时利用“双语”学习互动,民汉干部“结对帮学”活动,在“双语”学习活动中建立起了比以往更深厚的工作感情,也起到了相互协助、通力合作、消除隔阂、提高工作效率的积极作用,不仅加强了同事之间的沟通交流,更推进了民族团结发展;借助“五位一体,三包三联”的工作机制,每名干部分配入户,进行周联月访,深入村户家庭,面对面促膝交谈,了解掌握农牧民群众思想动态,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今后打算等。在今年8月的特大洪水抗洪中,为了保住阿克木扎村农二队的1200亩小麦,全乡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历时7天干部群众齐心打赢了一场防洪战役。
      强基固本,夯实民族团结基础。改善民生是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乡镇建设的基础。恰勒什海乡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最近今年加大对民生项目的投入力度,修建了11公里的排碱渠,有效的保护了全乡7 000亩耕地免受盐碱化的侵蚀;阿克木扎村二队灌区由于灌溉渠年久失修,每年灌溉期间需要组织大量人力对渠道进行清淤,加之水资源渗入地下,给原本就供需紧张的水资源造成不必要浪费,乡政府投资830万元,修建了20公里防渗渠,有效的解决灌溉难的问题;连年来,秋收季节农民因没有地方晾晒小麦,出现占用公路现象,2015年乡政府下决心改变这一现状,在阿克木扎村空旷地修建了近10亩的晾晒场,周边用围栏加以保护,防止牲畜的破坏,解决了多年来老百姓无地晾晒的问题,减少了因晾晒造成的矛盾纠纷。依托“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与兴边富民项目,整合投入资金939万元,共完成阔尔加村石油新村片区围墙建设项目7.5公里;阔尔加村硬化入户连接线路面4000㎡;阔尔加沿319省道破损路沿石更换破损路沿石4公里;阔尔加村围墙粉刷项目,墙体维修抹面13.4万平米,墙体抹面1000平米;阔尔加石油新村片区路灯安装路灯70盏。借力安居富民工程,建档立卡贫困户建房建设等,加强政策引导,为群众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生活基础,推动建立各民族互相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形成相互往来,邻里守望的和睦关系,同时保证工程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实施。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推动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民族团结创建提供基础。恰勒什海乡紧抓民族政策宣传、注重民族团结氛围营造。以丰富民族文化活动载体,大力宣传民族政策,推动党的民族政策进农户。恰勒什海乡投资45万元,建设2所民族文化广场,完成了3个下辖村多功能活动室建设,为广大村民提供文体娱乐和休闲场所;在省道、办公楼、学习等场所设置宣传栏,张贴宣传标语;依托乡小学,在广大师生中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推行幼儿“双语”教学;开展百日文化广场活动,各站所、村委采用演讲、竞赛、合唱等系形式,促进民族了解,加强民族融合。
      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使各级干部群众认识到了创建活动的重要性,更加的了解创建活动,从而更好地参与到各项活动的开展中,使民族团结创建的氛围更加浓厚,宣传更加到位。近年来,共开展各种民族团结文体活动20余次,草根宣讲活动16次,受教育的农牧民群众达800余人次。解决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基础薄弱的问题。通过每年的民族团结专项经费的划拨,近年来恰勒什海乡建设了民族团结教育长廊,民族团结广场等硬件基础设施,为更好的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提供了有效保障,同时也为农牧民群众提供了平时的休闲活动场所,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促进了全乡社会大局稳定。通过发挥创建小组成员“引导员、信息员、调解员”的作用,把调处矛盾纠纷的关口前移,变事后调处为事前化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依法处置涉及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矛盾纠纷,在处置过程中注意把握民族政策,妥善处置了多起各类矛盾纠纷,有效维护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 上一篇:阿克陶“控量提质”在外出务工青年中发展党员
  • 下一篇:靠技能脱贫 用双手致富
  •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法律援助 - 联系我们 - 信息举报 - 全站搜索
    Copyright (C) 2014-2015 www.xjms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新疆文子文化网络工作室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国家信息产业部 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新ICP备14002711-1号

    新公网安备 650105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