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网讯(记者张莉)乌鲁木齐市34个试点区域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后,年底前还将在以上区域试点垃圾分类运输,把分类垃圾送至不同处理厂处理。这一方式一改往日混装运输垃圾,将垃圾分类又往前推进了一步。此后还将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推广。
11月7日,记者从市城管委(行政执法局)市容环卫运行监管中心了解到,乌鲁木齐城区垃圾每日产生量已接近3000吨,且每年的增长速度保持在3%-5%。从2013年起,我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之后确定了34个试点区域,让市民进行分类收集。为了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今年,我市采购了48座智能分类垃圾房、24辆餐厨车辆分配至各区,对此前开展分类的小区进行分类收运。
市城管委(行政执法局)市容环卫运行监管中心综合业务科副科长程霞介绍说,34个试点区域配置了智能分类垃圾房,每个试点的智能分类垃圾房有3个投放窗口,分别对应着餐厨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三个类别的垃圾桶。
智能分类垃圾房配备一名垃圾分拣员,对没按要求投放的垃圾进行分拣。每个垃圾桶内的垃圾堆满以后,都通过短信的形式,通知垃圾房管理人员和对应的垃圾运输车辆驾驶员前来清运。
餐厨垃圾将由配置的餐厨垃圾车拉运至餐厨垃圾处理厂,可回收垃圾进入废品收购站,其他垃圾则会被送到生活垃圾场进行综合处理。此外,各个试点区域还配备了宣传员、标示标牌等,引导居民进行分类收集和投放。
目前,配备给各区的设施已到位。“此举就是要形成一整套垃圾收集、清运、无害化处理的体系。让广大市民都能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和意义,从垃圾源头提高垃圾的分拣效率及垃圾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垃圾处置量。”程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