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网讯 民政部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遴选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的通知》,《通知》提出,将采取遴选方式,指定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首批10家左右。
民政部出台《通知》将指定有限的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意味着今后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将无法随意在网络平台上发布募捐信息了。换句话说,如果因为各种原因需要募捐,则必须去指定的平台——当然,事先要经过严格的审核。
互联网募捐一直以速度快、有效率高而被人们广泛利用。从十余年前的聊天室、论坛,到后来的微博、微信,各种求助、募捐信息就纷至沓来,的确也给需要帮助的人解决了不少燃眉之急。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许许多多的诈骗信息,有故意隐瞒家庭条件的富人求医药费的,也有直接公布账号骗救灾款的,甚至有人打着募捐的旗号,设法套取捐献者的银行账号与信息。最为著名的,就是今年初爆出的知乎大V童谣骗捐事件,一名男性将自己包装成美女、学霸、花店老板,吸引大量粉丝,又虚构了一位患病网友,以此在网上骗捐超15万元。
很显然,互联网上的个人或组织募捐,因为容易被诈骗者利用,管理不够细致,引发出许多问题,也伤害了公众帮助弱小、为社会做公益的爱心。乱花渐欲迷人眼,网络募捐的确到了走向规范化的时候了。现在由民政部遴选和指定募捐平台,就是对日趋纷杂的网上募捐,进行一次强力的矫正。
当然,进行这样的矫正,并非一纸《通知》就能到位,还有许多细节需要做到。比如,除了《通知》所提出的参与遴选的“硬件”以外,还要特别审查这些网络募捐平台的管理水平,并对它们提出一些必须的要求,如接受募捐者信息的真实性,由谁来审核、负责,募捐的账目、使用情况、结余该如何公布,捐赠者的隐私又该怎么保护,甚至也该包括出现问题怎么确定性质,谁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等,都该有详尽的说明。信息不透明带来的前车之鉴不远,不应该再走老路了。
总之,规范各式各样的网络募捐,是绝对有必要的。没有规范,很多能服务大众的方式都会被“玩坏”,那对慈善事业的打击才是巨大的。 (程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