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民生之声,构建和谐社会。竭力打造新疆地区第一民生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新疆民生网
 首页 >>民生原创 >>烤肉飘香,古丽情深
烤肉飘香,古丽情深
作者:新疆民生网

(一)

新疆民生网讯(通讯员 冯君琳)俗话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也就是说志趣、爱好、品性相同的人,才有可能相识,相知,相交。但有时一种美食也会让彼此不认识的人从陌生,到认识,到熟悉,甚至永久不忘。

因为父亲爱吃鱼,我小时候家里荤菜吃得最多的就是各种鱼,记得有带鱼五道黑鲤鱼草鱼罗非鱼狗鱼等,很少吃牛羊肉和大肉,尤其是大肉,因为父亲不吃很少做

父亲吃少许牛肉,我们也吃点。

小学时一个家里喂了羊的同学,带炸了油饼给我们吃,刚开始不知道竟是用羊油做的,我实在吃不了那个味。原本就没怎么吃过羊肉的我从此不敢,也不想吃羊肉了。

90年代中期烧烤盛行时,一到傍晚,商业街边上就会摆出一排烤肉炉,炭火红彤彤的,一串串肥瘦相间的羊肉串在炭火上烤着,油滴滴到炭火上时,火光会猛地一亮,火苗也会蹿一下,还伴随着滋滋的响声。羊肉串上洒满红色的辣椒面和绿色的孜然粉,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烤肉特有的香味

别看我现在说得热闹,可当时我硬是一口不吃。

第一次吃羊肉可以追溯到10年前。那是我刚到若羌县上班两个月左右,一天我和反贪局的一位同事到离县城90多公里外的瓦石峡乡出差,那位同事的朋友非常热情,留下吃个便饭不行,非要让我们尝尝他们乡里的特产:烤羊肉

我也不好扫大家的兴,说自己不吃羊肉,就做好了啃干囊的准备。

晚饭时,跟随朋友们来到马路边一户维吾尔族村民家,村民的平房很简陋,面积也不大,门口处是一个铁炉子,炉子上有一口锅,锅里煮着羊肉。竟然没有一丁点膻腥味,不大的屋里满是肉香味。

我们在靠炉子边的一个小桌旁坐下来。维吾尔族主人像变魔术似的,推门进来,两手各举着了烤羊肉串。他热情地让我们吃,还先拿了一串给我。我连忙说:我不吃,谢谢!

同事对我说:瓦石峡乡的村民最质朴,瓦石峡乡的羊肉新疆第一。不吃可就太遗憾了。

热情的邀约,纯朴的心意,我接过了一串烤肉。

我正疑惑怎么肉串上连红红的辣椒面和孜然粉都没有?

同事告诉我这叫戈壁烤肉或原始烤肉,就是什么调料都不用,就是原汁原味的羊肉香味。

看着他们吃得津津有味,一副满足的样子,我鼓起勇气吃了一小块。啊,可真好吃,嫩嫩的,香香的,没有一点膻味。

不一会,炉子上清水炖的羊肉也好了,大家都用手抓着大快朵颐起来。我也吃了一块,一样的香,一样一样的好吃!

这是我第一次吃到羊肉的香味。感谢为我们烹制美食的维吾尔族大哥。他们热情好客,他们心灵手巧,他们纯朴自然……

以后的日子,因为他们的各种美食,我交上了善良热情的维吾尔族兄弟,也与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姐妹成为了好朋友。     

二)

只是因为瓦石峡乡那一回,从此以后烤肉特有的香味就不曾消失过。在县城里的唯一一条主干道边有一家“大漠”烤肉老店,时不时地我们几个刚从外面来的女人们会到店里吃烤肉,偶尔也喝点啤酒。这家烤肉店的对面是“尔沙饭庄”,我们也去吃爆炒面。通常我们都会边吃边讨论到这里的感受。

若羌县是全国面积最大的县,面积是浙江省的近两倍。主县城面积最多六平方公里,人口不超过1万,少数民族居民过半数一点,县城中心向周边辐射不到10公里就全是沙漠。也可能正因为现实的地理和人文环境,这儿的人们都很朴实,民风很传统,民情很和谐。

县城多为本地人,但他们从不排外,对外来人员也非常友好。我所在的单位就有三分之一的少数民族干警。肉孜节和古尔邦节时他们总会热情地邀请我们到家里做客。阿米尔家的干果抓饭香甜可口,吾加合买提做的手抓肉众口称赞,帕提古丽做的过油肉拌面韧劲十足。还有吐尔逊书记家的薄皮包子薄荷叶馄饨和油炸馓子,让人现在想起来还是回味无穷。

有美食,有共同的工作目标,他们成了我最早结识的维吾尔族同事、朋友。

那年夏天小白杏成熟的季节,我们到轮台县游玩。路过阳霞镇,马路两边都是卖小白杏的,淡黄色的小白杏摆得整整齐齐的,像是给马路镶上了金边,很好看,从打开的车窗还飘进来杏子的香味。我们大家相约返回时要多买一些。

当日下午当地的朋友把我们带到一个园子里,经营者是少数民族同志,园子颇具特色,有几个蒙古包,除此以外就是各种果树,小白杏树必不可少。我们几个女同胞就开始摘杏子吃。园主告诉我们要将杏核一起吃掉。但是帕提古丽因为牙齿不好没有吃杏核。

晚餐自然十分丰盛,烤羊肉烤羊排清炖羊肉抓饭等等。那羊肉的香,那酒的醇,那杏子的甜,那民族朋友的热情让我们流连忘返。

餐后主人还给我们摘了杏子带上。回到宾馆,我和漂亮的帕提古丽尽情的聊天,说到高兴处我们就放声大笑。她给我讲她们的民族习惯和传统,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喜欢故乡的草木,喜欢和睦的大家庭;他们尊老爱幼,互帮互助;他们喜欢结交朋友,热情好客。

也许一天走了近700公里的路,太累了。不知不觉就睡着了,也不知过了多久,被帕提古丽的呻吟声吵醒了。她很痛苦的样子,我忙问她那里不舒服,她说肚子很疼。我赶忙给法警阿布力孜打电话,让他送我们去医院。帕提古丽非常歉意地说:打扰你休息了。我说不要想其他的了,赶紧治好病才是关键。

到县医院,经过检查可能是急性肠胃炎,输上液已经凌晨三点多了。帕提古丽已经很累了,我让她安心睡觉,我给她看液体。为了不让其他的人担心,我们给阿布力孜说让他不要告诉其他同事。

液体输完后帕提古丽明显好多了。准备走时,帕提古丽说让医生多开一些药。她说,如果外出的这几天有谁再病了,就有药吃了。她真会为别人着想,太细心了。第二天我们去观赏轮台县最大的原始胡杨林公园(森林公园)时,周科长不舒服了,帕提古丽的药还真派上了用场。

后来才知道,羊肉和杏子最好不要一起吃,会伤肠胃的。

这以后,我和帕提古丽愈来愈好,她家有好吃的总会带给我一些。她遇到不熟悉的汉字我也会耐心的给她讲解意思。

(三)

一段愉快的旅程陡增了不少友谊。从轮台县回到库尔勒后,在民族干警的建议下,到一家叫“博盾”的清真餐厅吃饭。这家餐厅的建筑外观很有民族特色,进到餐厅内发现,内饰充满伊斯兰风情,很好看,很干净。

餐厅里的客人很多,但很安静。我们选了一个中间的位置坐下,立刻过来一位穿着民族服饰的服务员询问我们吃什么?办公室的黄主任点了餐。

在等饭的时间里,阿布力孜给我说:“这样的餐厅不允许抽烟喝酒,也不能大声讲话,最好安静吃饭。”我听后观察了一下,果然没有抽烟喝酒猜拳的,这种用餐的气氛真好。

我印象最深的是这家餐厅的抓饭,是用长粒香做的,一粒一粒的,软硬适中,油而不腻,香中带甜。5年后我再次途经库尔勒专门到“博盾”吃了抓饭。还到龙山脚下烤肉店聚集的地方吃烤肉,滋味如昨,一点不变。

回若羌时,路过尉犁县,都知道尉犁县的烤全羊和小油囊最好吃,就称了几斤烤全羊,尉犁县的“小巴郎”烤全羊可是全国有名的。说是烤全羊,但并不是只整羊,而是从一个大馕坑里拿出来的约四分之一的羊,表面上艳黄艳黄的,有经验的同志们说要带有肋骨的。坐到车上后,黄主任让大家都趁热尝尝,我也吃了一块,好吃。

大家边吃边说还是我们若羌的羊肉好吃。我问为什么?他们说:因为若羌的土地碱性大,水中含碱量也高,所以羊吃了碱性大的草,喝了碱水羊肉就一点不膻,很好吃。回想一下南疆的羊肉真是好吃呢。

好东西总想与家人分享,那年春节我准备带一只若羌的羊回家给父母兄弟们品尝。阿布力孜同志带我到他的朋友家买羊,收拾好,装好,让人帮我带回了800公里外的家。

院里的少数民族干警不多,但每个人都给我了许多热心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在工作生活上互帮互助,协调配合,友好共处,真像是一个大家庭。当看到我有特殊情况,要复印东西时,吾加合买提不让我进复印室,他给我复印好。帕提古丽不但时常带好吃的给我,还给我讲许多特殊情况下的注意事项。我有时不舒服时都是不爱说话的阿米尔送我到医院。阿布力孜让他在医院工作的爱人带着我找医生。为了丰富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有点胖的吐书记和我们一起打乒乓球,即使输球了,也从不生气。我能做的就是需要时给他们顺顺汉语报告,汉语总结等。

我们在一起工作了3年多,彼此间的关爱和帮助无法用语言讲完。

十年过去,远方的朋友们,你们都好吗?遥祝平安健康!

(四)

在风和日丽的日子,总觉得应该出去走走,和大自然亲近,和朋友交流。

离若羌县最近的邻居是南部289公里外的且末县。初中的地理课本上介绍且末县是我国降水量最少的县,但现在它已成为了全国治沙示范县,局部小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到若羌县工作后才知道,且末不是因为干燥闻名全国,而是因为盛产玉石而为世人知晓。且末的玉石似乎比不上和田玉,但二者均属于昆仑玉系列,因此如果实在没有缘分拥有一块和田玉,那么能有一块且末玉也不能不说是一件得意之事

2007年秋季,有机会到且末县去。真不愧为玉都,除了有一条长长的玉石街外,好些个临街的单位大门口就放着一到两块大石头。我们住宿的宾馆是“玉都宾馆”,宾馆门前就有一块近两米高,重达几十吨的玉石,据说是山料,只轻微进行了打磨,所以润度一般,但就那块头也足够威风凛凛了。

当时县里的人口就有7万多了,少数民族居民5万多人。朋友们很热情,给我们女士每人一个地产玉挂件。

我们是到一家民族餐厅就餐的,是真正的传统方式。我们在一个大炕上围着桌子盘腿坐下。帕提古丽和好几个“古丽”热闹的聊着,时不时爆发出爽朗的大笑声。我问帕提古丽早就和她们认识吗?她说“不,刚才认识。不过我们只要一说话就像一家人一样了。”

我们三个汉族女同志都好生羡慕她们的一见如故。

这时两个服务员抬着一个小长方形的桌子过来放到了炕上,我还纳闷有桌子了还要干嘛?说话间他们又抬着一整只烤全羊上来了。羊不太大,焦黄焦黄的,泛着油光,看起来就很好吃的样子。服务员按照习俗给我们每个人分了第一块肉。我吃了一口,太香了。

大家都认真的吃了一会后,一位民族同志给大家弹起了热瓦甫。几位“古丽”还跳起了麦西来普,煞是热闹。

这时我看见帕提古丽将一些粉状物撒入茶水里,还要给我的茶碗里也放一些。就问她是什么?她说,就是孜然粉和胡椒面,放进茶水里喝,一方面可以增加茶水的香味,另外因为是热性的,也可以保护胃,也会分解油腻,有助消化。她还说我们的我们的一些药茶的就是添加了这些调料做成的。

我就学着她的样子喝茶,果然茶水有了一种特别的味道。那天喝了许多“调料茶”。

据说且末有家烤包子也特别好吃。第二天朋友们将我们带到大巴扎边的一条美食街上,一眼就能发现那家店面大,里外都是人。朋友说就是特色烤包子店。

我很是期待,在这之前我也从未吃过烤包子,也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吃。

服务员端了一大盘子烤包子上来。听说烤包子外焦里嫩,皮不厚肉很多,肉馅肥瘦相间,吃起来又脆又香。果不其然,是很好吃。看着他们蘸着茶水吃,我也跟着学,香而不腻。那次我吃了好几个烤包子,每每回想起来那滋味就充盈心中。

吃完要走时,一个“古丽”走过来,给我们一人一盒东西。她说是维吾尔药茶,可以保养胃。我们道了谢。我看了主要成分还真是常见的调料呢。打开盒子,一大股特别的香味扑鼻而来。“古丽”说用热热的开水泡会更好闻的。回去后,我按照“古丽”说的泡着喝,真的很好喝,既喝了茶又养了胃。

感谢维吾尔同胞的热情,更感叹他们的智慧。后来又去过两次且末,每次都会到大巴扎买上几盒药茶。

且末的维吾尔族朋友真是热情,非要将我们送到县城十公里外。在那里准备好了胡辣羊蹄红烧羊肉红柳烤肉,说害怕我们长途会饿,硬是让我们饱食一餐后再回去。可他们真知道吗?美食,热情,我们还真不想走了,哈哈。

谁的曾经都会经历过一些美好时光,我也一样。这些美好深藏记忆中,历久弥新。不论经过多少年,偶然蹦出记忆时,都历历在目。

(五)

若羌县水资源匮乏,离县城100里外的沙漠里有一条流沙河在广袤无垠的苍凉大漠里蜿蜒流过。此河就是《西游记》中提到的流沙河,也叫母子河,是可以给母亲送来孩子的河。真的!

秋高气爽,大漠胡杨金黄的时候,我们相约去流沙河边欣赏胡杨林。虽说胡杨代表的坚韧顽强精神更为人们颂扬,但我们也喜欢观赏深秋时节的胡杨林。此时整树金黄色的胡杨叶子,黄得纯粹,黄得彻底,黄得干净,还泛着金色的光泽。金黄色的树叶长在沟壑纵横,深褐色的躯干上,对比强烈,又相得益彰,每一颗树都是一个完美的艺术品,让人不由得赞叹自然造物之神工!

形态各异的胡杨树依流沙河两侧生长,时疏时密,有远有近。据说胡杨树为了延续生命,根根系可以延伸到300米以外的水源处,足见其渴望生命的顽强意志。离河边近的胡杨树树影倒印在河水中,随着河水的流动,水中呈现出的是一幅幅流动着的风景画,不光让人挪不动脚步,也让人挪不开欣赏的目光,心中满是喜悦。

就在此时,温柔的秋风吹过,河面上缓缓飘来一个金色的木盆。木盆近时才发现一个眉清目秀的小男孩躺在里面。但见他,粉嘟嘟的脸蛋上笑意融融,好像在对我说:看到你真高兴。我伸出双手轻轻一拍,他竟然坐了起来,将小手放入我手中。那是两只软软嫩嫩的小手,还没有我的掌心大,但暖暖的。我抱起他,刚好我也有些冷了,他给我带来了秋日里的暖意。我真是惊喜万分!时至今日,还觉得特别神奇。

一同来的汪老师说:“你们如此有缘分,不如你就抱他回家吧!”

求之不得,正如我意,毫不犹豫带他回家。胡杨林处抱得他归,注定他需像胡杨般坚强自立,奋力拼搏,宽容忍耐。

我们共同在成长!时间的长短真是有弹性的橡皮筋,说长也长,说短也短。和他在一起时总觉得时间好短。但更多是觉得时间太长了,那是和他不在一起的时候。

以前他成长中的很多事情我都没有参与,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不愿意一个人呆着,也不知道他怎么不爱上兴趣班,甚至我不明白他有些事宁愿给姥姥姥爷说也不给我说,好遗憾。但我知道现在的他爱上了吃烤肉。

受到姥爷的影响,他从小不吃肉,记得他三岁时,给他夹了一块肉吃,他看都不看,一把打掉,还嘟囔肉吃了对身体不好。

他在大一点的时候,和同事们吃烧烤带上他,哄他吃了一块烤肉,他嚼啊嚼不舍得下咽,后一连吃了好几块。以后我知道了,这个小孩喜欢吃烤肉。

去年我在喀什上班,喀什葛尔的羊肉也那么好吃。最惦记的就是他能够吃上,于是放暑假时接他来。发现银瑞林有烧烤,下班后坐12路车直达那儿。让串烤肉的维吾尔族小伙串一些瘦肉多的烤。

他站在烤炉前认真地观赏这一美食的做法,任凭油烟刮到脸上,灰尘飘落到头发上也一动不动。还一个劲说:烤肉味好香呀。那个烤肉的师傅还时不时的和他聊几句,对他说:小巴郎子,你从那么远来,我给你烤香香的羊肉给你吃。还有烤馕也好吃的。

维吾尔族大哥,他刚来就感受到了你们的热情和友好,谢了。

那天他吃了3大串,肥肉也吃了。吃时他会说:妈妈看,肥肉烤的没油了,就可以吃了,真香。

后来我又带他去吃了几次,每次都心满意足。还慢慢的带他吃碎肉抓饭,少数民族大妈家自己做的酸奶等民族美食。我也会给他讲一些我所知道的民族风俗习惯和民族的优良传统。这个从小在汉族聚居地方长大的孩子吃到了如此好吃的民族特色食物。

如今我也会给他做炒烤肉和清炖羊肉,他都吃。但一到街上看到烤肉,总会毫不含糊地说:妈妈给我来几串吧。

不同民族,因为聚居,交流美食,互相帮助,友好相待

烤肉成为了大家都喜爱的美食,美好生活是大家共同的希望。

(供稿:自治区检察院驻拜城县赛里木镇拉帕村工作队


  • 上一篇:我的驻村路,他的一段成长路
  • 下一篇:江城子•双节一家亲
  •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法律援助 - 联系我们 - 信息举报 - 全站搜索
    Copyright (C) 2014-2015 www.xjms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新疆文子文化网络工作室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国家信息产业部 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新ICP备14002711-1号

    新公网安备 650105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