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民生之声,构建和谐社会。竭力打造新疆地区第一民生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新疆民生网
 首页 >>民生图片 >>评职称 外语计算机不再必考
评职称 外语计算机不再必考
作者:网络转载



都市消费晨报、亚心网全媒体讯(记者 马蓓)今后评职称,外语、计算机将不再是必考项目,论文等不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条件,用人单位聘用也将有更多的自主权。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对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作出全面部署。这是我国第一个针对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综合性文件。《意见》指出,改革职称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

事业单位职称变味显现不公

“职称是对一个人专业能力和水平的评定,为啥这种评定必须要统一要求英语和计算机呢?如果真能落实就太好了!”乌鲁木齐市一位中学体育教师表示,他所从事的工作,英语和计算机根本用不上,很多人即使考试合格了,职称评上了,但相关知识很快就忘得差不多了。

此次《意见》还制定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凭能力、实绩贡献评价人才。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不将论文等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

今年33岁的刘强,是自治区一家能源单位的科技人员。他所在的单位评职称,需要在杂志上刊登一篇论文,他的同事都是花钱发表论文。

乌鲁木齐市一家三甲医院的护士小吴说,很多被评上某某职称的人其实际能力并不比没有被评上职称的人强,甚至有些人靠投机取巧得到了职称,也能享受相应待遇。这种不公平的现象,无疑会挫伤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晨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受指标、任职资历、任职年限等限制,有些水平高却在低级别单位工作的人,一辈子只能拿低级别职称;还有一些有实力的青年人员也因受资历影响难晋升高职称。而一些才干平平在高级别单位的人,却能轻松拿到高职称,享受高待遇。

此外,《意见》还提出,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保障和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充分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中的主导作用,全面落实国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用人自主权。

乌鲁木齐市一家国企的人力资源管理负责人表示,现在的人事管理手续流程繁琐,不利于人才流动。此外,在人才流动中还设置了很多硬性条件,比如必须是硕士学位、学校必须是重点大学等,层层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才流动。

新疆多次尝试取消职称“硬杠杠”

晨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从2012年开始,新疆就已经开始尝试打破职称评审程式化,对于基层一线和特殊人才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凭借业绩和能力也能评职称。

此外,自治区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中,提出对16个专业、县以下单位基层人才、其它专业女年满45岁,男年满50岁,评职称时可免考外语。

2014年,自治区公布职称政策向南疆四地州直属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倾斜政策。在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中,既要坚持关注科研成果和著作论文,也要重点关注其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以工作中的具体业绩作为评审的主要依据。

去年,全区认定了高级民间艺术师100名,魔术、纹刺绣、耍杂技、手工剪纸……这样的民间艺术,做好、做精也能获得高级职称。

今年开始,新疆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评职称将不再与外语、论文等挂钩,实现“干什么评什么”。

3月中旬,我区正式启动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乡村教师评聘职称(职务)时不作外语成绩(外语教师除外)、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城市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称(职务),应有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

自治区人社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相关人员说,近几年来,自治区一直着眼建立以能力、业绩和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标准。职称评审工作中,已开始尝试对基层一线和年龄较大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外语和计算机考试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今年,职称评审破格倾斜政策将加大力度,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将逐步打破诸如学历、外语水平、权威报刊杂志发表论文等硬指标占主导地位的局面,让医技、实际能力等软指标走到职称评审台前。

“干啥评啥”回归职称评审本义

国家评定职称的本意是鼓励专业人才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行职称评审制度的许多不科学、不合理、不公平之处也显露出来。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4.6%的人赞成取消职称评审。调查中,76.5%的人意识到目前职称的最大问题是,职称评审制度不能反映人的实际能力;74.2%的人指出,职称评审造成寻租、作假、腐败现象严重;65.7%的人表示,名额分配中潜规则重重,拉关系等现象层出不穷。

新疆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柴林表示,很多职业、岗位的职称评审,也急需从外语、论文两把“枷锁”中解脱出来。比如中小学老师,他们的工作价值体现在教书育人上,课讲得好不好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发表论文,则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当然,对于专门从事科研的人而言,论文是研究成果的体现,理应成为晋升职称的“砝码”;而外语对有些职业、岗位的确很重要,考试可以“倒逼”从业者提高外语水平。

所以,职称评审该不该考外语、看论文,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为此,最好的办法是推行职称评审“分类改革”,即针对不同行业、职业、岗位设置不同的评审指标,有的需要考外语、看论文,有的则坚决取消。即使需要考外语、看论文,也可进一步细分,有的要求高、难度大,有的要求低、难度小。这样的“分类改革”,应该是未来职称评审改革的方向,其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尽可能做到“人尽其才”,二是尽可能做到公平公正。

如何破除人才流动障碍?也有了相应指导意见:打破户籍、地域、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制约,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有效配置。建立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优先落户制度。加快人事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为人才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流动提供便利条件。

专家认为,破除在人才流动中设置的诸多硬性条件,有利于为人才流动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中共中央印发意见职称考试对英语计算机不作统一要求

新疆多次尝试取消职称“硬杠杠”

亚心网讯(记者马蓓)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我国第一个针对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综合性文件。《意见》提出,我国将改革职称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探索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职称直聘办法;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申报参加职称评审渠道。

“职称是对一个人专业能力和水平的评定,为啥这种评定必须要考英语和计算机呢?如果真的取消就太好了!”乌市一名中学体育教师表示,他的工作基本用不上英语和计算机,很多同事即使考试合格了,职称评上了,但英语和计算机的知识也忘得差不多了。

此次《意见》明确,不将论文等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33岁的刘强是自治区一家能源单位的科技人员。他所在的单位评职称,需要在杂志上刊登一篇论文。有杂志社称,可以为其发表论文,但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

乌市一家国企人力资源管理负责人表示,现在的人事管理手续流程繁琐,还设置了很多硬性条件,不利于人才流动。

记者了解到,从2012年开始,新疆就已经开始尝试打破职称评审程式化,对于基层一线和特殊人才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凭借业绩和能力也能评职称。

此外,自治区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中,提出对16个专业、县以下单位基层人才、其它专业女年满45岁、男年满50岁,评职称时可免考外语。

2014年,自治区公布职称政策向南疆四地州直属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倾斜政策。在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中,既要坚持关注科研成果和著作论文,也要重点关注其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以具体业绩作为评审的主要依据。

去年,全区认定了100名高级民间艺术师,包括纹刺绣、耍杂技、手工剪纸……这样的民间艺术,做好、做精也能获得高级职称。

今年开始,新疆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评职称将不再与外语、论文等挂钩,实现“干什么评什么”。

3月中旬,我区正式启动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乡村教师评聘职称(职务)时不作外语成绩(外语教师除外)、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城市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称(职务),应有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

自治区人社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相关人员说,近几年来,自治区一直着眼建立以能力、业绩和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标准。职称评审工作中,已开始尝试对基层一线和年龄较大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外语和计算机考试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今年,职称评审破格倾斜政策将加大力度,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将逐步打破诸如学历、外语水平、权威报刊杂志发表论文等硬指标占主导地位的局面,让医技、实际能力等软指标走到职称评审台前。


  • 上一篇:春博会门票开始派送
  • 下一篇:7月上旬乌鲁木齐这些片区停电
  •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法律援助 - 联系我们 - 信息举报 - 全站搜索
    Copyright (C) 2014-2015 www.xjms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新疆文子文化网络工作室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国家信息产业部 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新ICP备14002711-1号

    新公网安备 650105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