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民生之声,构建和谐社会。竭力打造新疆地区第一民生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新疆民生网
 首页 >>民生历史 >>2000多年前 新疆一串玻璃珠可媲美和氏璧
2000多年前 新疆一串玻璃珠可媲美和氏璧
作者:网络转载


图说:洛浦县山普拉墓葬出土的东汉蜻蜓眼 

    都市消费晨报、亚心网全媒体快讯(记者 赵梅 通讯员 阿迪力·阿布力孜 图/阿迪力·阿布力孜)今天,一串玻璃手链也就几十元甚至几元。而2000多年前,新疆古代居民如果能拥有这样一串玻璃饰品,可能一夜之间就能变“土豪”。如果拥有一串叫蜻蜓眼的玻璃珠,那就能升级为土豪中的首富,因为这种叫蜻蜓眼的玻璃珠,当时的贵重程度曾与“价值连城”的和氏璧相当。

    新疆曾出土数十枚蜻蜓眼

    文献记载,这种叫“蜻蜓眼”的玻璃珠是古代居民佩戴的饰品俗称。

    它的母体——玻璃,最早起源于公元前2500年的西亚和埃及。当时,西亚和埃及人先发明了单色玻璃珠,1000年后,又发明了彩色玻璃珠。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他们才发明出了带有“眼睛”效果的镶嵌玻璃。蜻蜓眼玻璃珠这才随之诞生,春秋战国时期,这种长着“眼睛”的玻璃珠,从西亚和印度传入中国。

    新疆博物馆相关专家介绍,新疆曾出土过数十枚蜻蜓眼玻璃珠,它们的年代多比中原地区早。其中,年代最早的蜻蜓眼,出土于轮台群巴克墓葬,距今已有2700年,相当于中原春秋时期,它也是国内年龄最大的一颗蜻蜓眼,这颗蜻蜓眼上嵌有六只“眼珠”,都是黑色“瞳孔”位于白色眼眶正中。

    且末扎滚鲁克墓葬中曾出土多颗蜻蜓眼,年代也早于中原地区,距今约2500年左右,相当于中原地区的春秋时期,这些颗蜻蜓眼制作方法和群巴克墓葬的蜻蜓眼大致相同,眼珠部位也都是由“黑眼珠”和“白眼眶”组成。

    洛浦县山普拉墓葬出土的五彩蜻蜓眼年代较晚,距今约1800年左右,属东汉时期的饰物。

    研究人员曾经对上述墓葬出土的蜻蜓眼做过科学检测,结果显示,它们的材质和加工工艺和西方的蜻蜓眼非常相似,外形也具有明显的西亚风格,眼珠呈同心圆,“瞳孔”一般都为黑色和深蓝色,“眼眶”为三层或多层的褐白或蓝白相间的纹饰。研究人员由此断定,蜻蜓眼传入中国时,应该是先在新疆驻足停留,而后才进入了中原地区。

    相关资料显示,西方的蜻蜓眼早期只是神人眼睛的象征物,西方人认为,神眼的注视有很强的穿透力,能够驱散恶魔的侵扰,给人们带来平安和好运。后来传入西亚和欧洲后,“神眼”从神像的眼部剥离出来,变成了一颗颗圆形的或其它形状的珠子,而且可以穿孔,系上携带,系挂在衣服上,起到护身符的作用,

    古代“蜻蜓眼”媲美和氏璧

    新疆博物馆相关专家介绍,距今2300年左右,这种承载着避邪理念的玻璃珠开始传入中原。

    中原地区的王公贵族对这种泛着幽幽蓝光或黄光的蜻蜓眼珠非常喜欢,但是,从西域辗转传来的蜻蜓眼太有限了,根本满足不了贵族市场的需求。于是,中原冶炼匠人开始利用本地的原料进行仿制,并且对其进行了大胆改良,让这一舶来品更符合中国王公贵族的审美需求。

    大约到了战国后期,中原才有了成熟的琉璃制作技术,中原这才开始自己生产加工蜻蜓眼。而西域更晚,专家推测,西域地区可能一直到元代,才开始出现玻璃制作技术。

    和西亚的蜻蜓眼相比,中原的蜻蜓眼的材质成分主要是铅、钡,外形拓展至方形、锥形、长管、圆片、长条形、弯月形等,尤其是战国时期的蜻蜓眼,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可以说已领先世界古琉璃制造史。这一时期的蜻蜓眼,在吸收西方“避邪”内涵的同时,珠体上还出现了龙纹、蛇纹等具有中国图腾文化的图案。

    据先秦文献记载,战国的蜻蜓眼曾被称为“随侯珠”。民间曾有这样一个传说,战国随县的曾侯救了一条灵蛇,灵蛇其后口衔光彩夺目夜明珠前来报答他,“随侯珠”由此而来。

    战国还有一个“随珠和璧”的说法,意为战国两大宝物——“随侯珠”与和氏璧并驾齐驱,这句成语也从另一侧面证明,战国时期,蜻蜓眼贵重程度可与“价值连城”和氏璧相媲美。

    今天市场价格贵过黄金

    从新疆古董市场传来的消息说,直到今天,古代西域地区的蜻蜓眼和中原地区的蜻蜓眼,仍然是古珠中的珍品,“一颗直径仅为1.5至2厘米的新疆蜻蜓眼,价格至少在几千至1万元,比同等尺寸的黄金价格要高,个头大的蜻蜓眼,价格会更高”,新疆古董市场的相关专家介绍说。

    据悉,2004年,这两类蜻蜓眼在古董市场的价格一路飙升。上世纪90年代,一颗蜻蜓眼价格还仅为几百元至上千元,而到了2004年,一度炒高到两万到十万元。

    2013年,《盗墓笔记》的作者南派三叔然在其网店挂出一颗蜻蜓开价289万,这一标价虽然被诸多网民认为虚高,但至少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虽然市场行情已比前些年有所回落,但蜻蜓眼到了今天价格仍然不菲。

    新疆博物志相关人员分析,不管西亚蜻蜓眼,还是战国蜻蜓眼,它们之所以珍贵,一方面是因为它们稀有,研究人员仅在汉代以前的,有一定规格的墓葬中,发现过少量的蜻蜓眼玻璃珠饰品。

    另一方面,研究人员分析,这类珠饰品基本代表王公贵族的专利,由于它的工艺制作门槛很高,加工它需要的温度一般都在1000多摄氏度以上,和青铜器、炼丹术需要的温度基本相同,而青铜器、炼丹术都是当时统治者的专利,因此,蜻蜓眼也应是王公贵族的专属。

    其三,这类玻璃质蜻蜓眼,不但见证了古代丝绸之路贸易的起源与兴盛,也是中西方文化与技术交流的最好佐证,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 上一篇:吐峪沟发现3米长佛教经卷
  • 下一篇:1000多件(组)文物讲述新疆历史
  •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法律援助 - 联系我们 - 信息举报 - 全站搜索
    Copyright (C) 2014-2015 www.xjms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新疆文子文化网络工作室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国家信息产业部 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新ICP备14002711-1号

    新公网安备 650105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