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民生之声,构建和谐社会。竭力打造新疆地区第一民生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新疆民生网
 首页 >>民生历史 >>古西域女子爱红妆 首饰妆品很时髦
古西域女子爱红妆 首饰妆品很时髦
作者:网络转载


古西域女子爱红妆 首饰妆品很时髦

有人说,春天没有花朵就没有绚丽的色彩,世界没有女性就没有感人的诗章。女性有“映面桃花待欲开,美人春面迟不来”的韵美,也有知性和内在的美。中华上下五千年,每个时代的女性都有着不同的风采,今天是“三八”妇女节,让我们共同走进女人的世界。

亚心网讯(记者赵梅通讯员阿迪力·阿布力孜)身披绚丽多彩的披肩,手拎款式新颖的化妆包。眉若新月弯弯,唇似花瓣粉嫩。今天女性追捧的时尚元素和审美标准,在几千年前,西域女性就已运用自如。

两千多年前披肩很“时髦”

记者从自治区博物馆了解到,1985年,自治区博物馆考古队曾在扎滚鲁克4号墓出土了一件毛织物,和当今女性佩戴的披巾极其相似,这件毛织物距今2800多年,用浅蓝色毛纱制作,长147厘米,宽60厘米,两端饰有流苏,用毛纱合股而成。表面分别缝缀3条红色窄条毛布,既美观,又可增强其牢固性。

 

1985年,扎滚鲁克4号墓出土的距今2800多年的披帛。通讯员阿迪力·阿布力孜供图

考古人员从形制上判断,这件毛织物应该是当时女性用于装饰或挡风沙的披巾。

史料记载,披巾,古人们将其称之为披帛,或帔子,和今天女性的披肩和丝巾很像,也是当时古代女性绕于肩上起装饰作用的衣饰。之前,业界根据古文献资料记载,一直认为丝巾或披巾起源于2300多年前的秦代,扎滚鲁克4号墓出土的这件披巾,无疑将国内丝巾和披巾的起源历史又向前推了500年,成为国内考古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披巾。

 

2003年,别特巴斯陶墓葬出土的金戒指。通讯员阿迪力·阿布力孜供图

自1985年后,新疆的考古发掘中又多次发现披巾,戴有披巾的妇女形象在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唐墓中也比比皆是,如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彩绘舞女俑、骑马仕女俑、侍女立俑等,虽身份地位不同,穿着的服饰各具特色,但她们手臂与肩上都披着多姿多彩的披巾。

“这说明,披巾不仅有装饰和防风保暖功能,还是古代女性舞蹈时的主要道具之一。”自治区博物馆的一位专家介绍说。

东汉时期戒指可能不是饰品

今天被人们视为定情信物和女人饰品的戒指,2000年前,可能还扮演过其他的角色。目前,新疆各地墓葬群中出土的金、银、铜等不同材质戒指多达十余枚,通过考证,这些戒指年代大多在东汉之后,主要为古代结婚信物和女人的主要首饰。

然而,2003年,伊犁尼勒克的别特巴斯陶墓葬发掘出土的一枚金戒指却告诉人们,东汉时期,戒指可能还扮演过其他重要角色。

 

1995年,民丰县尼雅遗址出土的两款布艺化妆包。通讯员阿迪力·阿布力孜供图

据自治区博物馆相关专家介绍,和其他墓葬出土的戒指不同,这枚金戒指具有明显的异国情调,戒面的两端蟾蜍双目圆睁,眼环外各围一周细小金珠,嵌红宝石为睛。最特别的是用细工金珠围成椭圆形、内嵌红宝石的戒面上端坐一妇人,头着圆帽,高额头、深目、高鼻、长颈。结合这位妇人形象,考古人员曾推测,这戒指可能与古埃及印章戒指有一定渊源,“可能被人们当作印章使用过”。

据了解,印章戒指是3000多年前的发明,古埃及统治者日常要用印章盖印,表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为了方便携带,有的权贵将印章套在手上,后来逐渐演变成戒指。

在中国古代,戒指最早还曾是“禁戒”标志,当时,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每天会选妃陪伴,妃子们如果月事来临,便会戴上戒指,作为一种信号。大量文献印证,中国妇女普遍佩戴戒指至少是从秦汉开始。东汉时期,民间开始将戒指当作定情之物,到了唐代,用戒指当定情信物的习俗就更加盛行,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尼雅女人化妆包很“前卫”

和今天不同材质、不同款式的化妆包相比,1800年前,尼雅人加工的撞色布艺包一样前卫新潮。

1995年,民丰县尼雅遗址曾出土两款布艺化妆包,色彩搭配和款式设计都很奇妙。其中一款包是蓝色,为毛毡和丝绸材质,包中间有五彩花饰,周边有红色、棕色、蓝色和白色绢裁成的飘带,飘带四片一组镶在包的两侧和底部,包带较长,适合肩挎。另一款包是红色,整体采用红色、黄色丝绸和土黄色毛毡制成,包体较小,呈半圆形,从中间隔成两部分,底部还缀有黄色、红色穗带,整体设计简洁而又时尚,适合手拎。

 

1995年,尼雅遗址1号墓地3号墓出土的漆奁。通讯员阿迪力·阿布力孜供图

考古人员在上述化妆包里发现有铜镜、木梳、线团,胭脂包等饰品和用品。“首饰盒”里珍藏有头发

今天已从女人私藏品中“退役”的“首饰盒”,可能是古西域女性最珍爱的贴身物品。在古代,其叫“妆奁”,主要用于盛放梳妆用品,在新疆墓葬出土数件,有皮质、藤条编织的和髤漆的。目前,多馆藏于自治区博物馆。

1995年,考古人员在尼雅遗址1号墓地3号墓发掘出土了一件漆奁,年代在1800年左右,呈圆筒形,高13.5厘米,直径14厘米,内壁红漆,外壁为黑漆。盖上有铜制钮环,钮环上还有用作抓手的丝带。

 

南疆古墓出土的汉代眉石与石眉笔。通讯员阿迪力·阿布力孜供图

这件漆奁放置在女墓主的一侧,里面没有金银首饰,只装了一个龙虎纹铜镜的汉字铭文锦袋、椭圆形毛毡栉袋、小香囊、生丝、木线轴及各种丝绸小团。打开锦袋,里面不但装着铜镜、梳子等日常用品,还有4个盛放着紫红、粉红、绿色和白色颜料块的小香囊,两团沾着红色胭脂的丝棉和一缕黄色头发。

为什么要在“首饰盒”里放一缕头发?它是墓主人生前所爱之人的,还是墓主人自己的?这一谜底尚未解开。

石墨粉画眉朱砂膏涂唇

从目前新疆墓葬出土的眉石、眉笔和大量的壁画、绢画和木俑来看,古代西域女性的化妆技术和审美情趣一点也不亚于今天的时髦女性。

 

唐代彩绘木胎绢衣舞蹈女俑,可见当时女子盛行化妆。通讯员阿迪力·阿布力孜供图

考古人员发现,新疆古人把石头打磨成一头尖、一头呈锥形的化妆棒,然后把它放在有凹槽的黑石上研磨,最后用研磨取下的黑色粉状颜料画眉。而古代妇女所用的口红,据说采用朱砂为主要原料,加入动物脂膏,就制成了有防水性能的口红。

据自治区博物馆相关人员介绍,受唐代中原地区装饰文化的影响,唐代西域妇女对化妆的重视曾达到前所未有,其化妆步骤曾分为:画眉、红妆、抹胭脂、贴花钿、点面靥、描斜红、涂唇脂7个步骤。这些化妆习俗,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仕女图》绢画,舞女俑、仕女俑、劳动俑等文物中都有呈现。


  • 上一篇:2500年前新疆人用木制“飞镖”打猎
  • 下一篇:1000多件(组)文物讲述新疆历史
  •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法律援助 - 联系我们 - 信息举报 - 全站搜索
    Copyright (C) 2014-2015 www.xjms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新疆文子文化网络工作室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国家信息产业部 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新ICP备14002711-1号

    新公网安备 650105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