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60年·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
从新疆人乘机出行四大变化看航空枢纽建设
亚心网讯(通讯员贺雯璟)两千年前,一条陆地丝绸之路穿越新疆,横跨亚欧大陆,成为连接东西方文明的桥梁和纽带。两千年后,一架架飞机飞越天山,架设起空中丝绸之路。
从螺旋桨飞机到飞机大机队;从航线不出疆到5小时航空圈;从向着太阳飞到朝发夕归;从一票难求到一票到底……新疆人乘机出行经历的四大变化,折射出新疆民航60年来艰苦创业的发展历程以及新疆从交通末端走向航空枢纽建设的沧桑巨变……
从螺旋桨飞机,到大飞机队群
新疆民航创业之初,仅有6架里2型螺旋桨飞机,其后长达30年,始终处于“螺旋桨飞机”的缓慢发展阶段。即使改革开放前后引入主力机型安-24,迎来新疆民航第一次运输生产高增长期,旅客年运输量也不过八九万人次。“那时的螺旋桨飞机与现在的客机比,就像自行车与汽车的差距。”有着30多年飞龄的南航新疆分公司飞行部经理侯俊学回忆。
1985年新疆航空公司成立,作为中国民航第一家政企合一的企业,他们用了17年的时间,引进图-154,开辟了第一条飞出新疆、飞出国门的航线,首次执管大型宽体客机IL-86,引进B737-300、B757-200等欧美制机型更新苏制机队。民航政企分离改革前,新疆已拥有23架飞机,经营着69条国内外航线,年运输旅客150万余人次。
2002年新疆民航改革。经过联合重组、一体化运行的南航新疆分公司,成为新疆最大的基地航空公司。
目前,南航新疆分公司执管运力达到52架。除此之外,南航调动各分子公司加入新疆市场,仅2015年南航投放新疆市场的运力就达71架。
在南航777、757、737、E190等四个机队群的带动下,2002年至今,南航在疆年旅客运输量从近200万人次跃增到700多万人次,共承运旅客近3500万人次,货邮运输量30余万吨,顺利实现运输飞行安全及空防安全60周年。
从航线不出疆,到5小时航空圈
航线网络和通航点是航空枢纽建设需要首先考量的要素。新疆作为最早发展民航业的省区,由于深处内陆,在长达30年中一直处于中国交通网络“末梢”。
这一现象,在新疆航空公司开通第一条飞出新疆的乌鲁木齐—北京航线后得以打破。在相继首航上海、广州、成都、济南、厦门等航线后,新疆飞往国内主要城市的空中丝路被一一打通。随后,他们将目光投向了更加广阔的中西亚国际市场。
新疆航线网络的建设步伐,在新疆航空公司加入南航后不断提速。从“穿梭航班”、“疆内环网”、“疆内直达内地”到“旅游直通车”,南航在新疆“小机型、大密度”的支线战略日益清晰,1小时左右的航程以乌鲁木齐为中心覆盖了喀什、库尔勒、伊宁、阿勒泰等疆内13个城市,开通19个援疆省市全部直达航线及12条疆内直达国内城市航班;开通旅游精品航线,打造北、上、广、成等快线,国内东线进一步完善。2015年夏秋季,南航在疆执行航线76条,其中飞往东部城市的航线网络覆盖49个大中型城市。
新疆是中国距离中西亚及欧洲最近的省区,乌鲁木齐飞往中西亚及俄罗斯绝大多数城市不过5小时左右。加入南航以来,南航新疆分公司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开辟了杜尚别、德黑兰、巴库、阿斯塔纳、阿什哈巴德等国际航线,通过莫斯科、第比利斯、伊斯坦布尔、圣彼得堡航线,乌鲁木齐航空枢纽的西翼延伸向欧洲,叩开了新疆向世界更远处开放的大门;通过首尔航线,乌鲁木齐航空枢纽的东翼延伸到东北亚,将世界最具活力的亚太经济圈和发达经济体最多的欧洲经济圈成功地联结起来;通过伊斯坦布尔、迪拜航线,在新疆和中东之间搭建了便捷的空中走廊。2015年,南航在疆国际航线升至18条,不断西进的步伐构建成完善的5小时航空圈,使新疆从中亚合作版图的末端变为前沿,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高度契合。
从向着太阳飞,到朝发夕归
早年新疆班机,都是早晨迎着太阳向东飞往沿海发达地区,晚上追逐落日向西返航,被称为“向着太阳飞”。点对点的线型飞行模式,难以形成航班的有效衔接。中转是一段辗转而艰难的旅程。这个情况直到21世纪才得以改观。
与新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后,南航利用发达的航线网络及新疆拥有国内最多支线机场优势,致力于打造喀什、伊宁、库尔勒、和田、阿克苏等5条快线品牌,目前每天飞往喀什、伊宁达9班,库尔勒达8班,和田、阿克苏达6班,阿勒泰、喀纳斯、那拉提等疆内多个航点均达到准快线标准;在东线重点打造国内精品快线,乌鲁木齐每日前往北京达8班,广州、西安达5班,上海、重庆、长沙、兰州等达4班次以上,搭建起辐射大部分东线城市的航班波;在西线上不断加密优化国际航线,使各时间段航班时刻形成有效对接。
值得关注的是,广阔的航线辐射范围加上密集的航班频次,南航在疆航班实现了三个全覆盖,即中西亚八国全覆盖,国内省会及一、二线城市全覆盖,疆内主要机场全覆盖。在欧美澳等远程国际航线上,可共享广州中心枢纽航线资源和天合联盟全球网络实现国际远程旅行中转。
在密集的航班频次基础上,南航充分考虑旅客行程安排,设计班期和时刻,形成三个较为完善的航班波:早高峰时段,西线国际进港航班波,与疆内及东线出港航班波紧密衔接;中午高峰,南航各分子公司对飞乌鲁木齐的国内到达航班波,与穿梭于疆内的航班相互配合,形成疆内-东线的双向衔接;晚高峰,国内返回的航班与西线出境航班互相搭配,向西国际航线的夕发朝至与国内航线的朝发夕至形成有效衔接,使疆内支线、国内东线、国际西线形成有力支撑。旅客早上经乌中转至目的地后,下午就可以返程,从原来“向着太阳飞”转变为朝发夕至。
从一票难求,到一票到底
1992年,新疆第一次举办乌洽会时面临一个难题:民航运力不足,机票一票难求,如何吸引国内外投资商来新疆?当时的新疆航空公司引进IL-86解决了运力问题。时隔二十多年,南航新疆分公司已保障19届乌洽会、4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一票难求”早已不再,取而代之的是票务组进驻会场、95539开设服务专线,提供汉、英、俄语服务,团队预约值机,专用值机柜台、专项行李运输等六专服务、一票到底服务……
十年来,“一票到底”已为150多万人次提供了直达目的地的便捷服务。2006年至2015年,南航承运国内外中转旅客539万人次,为150万人次提供免费住宿,中转客运量正以42%的速度快速增长着,而南航在新疆中转市场的份额也达到了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