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心网讯(记者闫笑然)在4年前关停之前,五一星光夜市每年都在“五一”小长假之前开业,到假日时,达到高峰。乌市人喜欢呼朋引伴去五一星光夜市走一趟,那里汇集了全疆最全的特色美食:松软香脆的烤馕、外焦里嫩的烤全羊、风味俱佳的羊肉串、烤羊腰子、烤羊肝、烤羊心、胡辣羊蹄、面肺子、米肠子、羊杂碎、烤鱼……在闹腾腾的夏季,一杯扎啤,几个朋友,各种烧烤,围桌而坐,那份惬意至今仍让不少乌市人念想着。
2007年5月16日,市民逛五一星光夜市。亚心网记者马元摄
那时,对于来乌市旅游的人来讲,来一趟新疆,不到五一星光夜市坐一坐,简直就是一种遗憾……
逛夜市品美食成了习惯
“你无法想象那种壮观,每天傍晚8点左右,推着各式小推车的摊主就排队等候在‘五一星光夜市’的牌子下面,等到8点30分一到,人潮就像流水一样,哗啦,全部涌到夜市上去了。”五一路真味羊杂馆的老板毛玉良提起当年摆夜市的盛况忍不住激动起来。
“每天晚上都要到夜市上逛街,我那时还没成家,从来不做饭,晚饭都是在夜市上解决的。”今年46岁的吉格尔是传奇西部奶茶店的老板。1995年,他来乌市上班,就住在五一夜市旁,每天晚上下班后,邻居们就相约着一起去逛夜市。
那时烤全羊80元一公斤,烤羊肉串1元一串,大烤鱼四五元一条,拌面3至6元一大盘子,奶茶1.5元一大杯,每次找个摊位,跟朋友坐在一起吃这家烧烤,喝那家啤酒,再要些旁边摊位的羊杂,还有民歌点唱,哼着唱着,每天的日子就像过节,每天不到夜市散场,绝对不回家……“夜市就是我的食堂,一个月工资也不少,挣的钱都花在夜市上了。”吉格尔说。
“每次我外地的朋友来乌市,一定带他们去逛五一夜市,必点的三大菜:‘筛脾大王’、烧烤、羊杂碎。”今年35岁的陈芳说,第一次逛夜市时,她正在读大学一年级,“那时,一走进夜市,身上的每个毛孔就如同探照灯,味蕾瞬间绽放……”
在一家民企做设计师的赵琛说,他最喜欢吃王志华烤的“筛脾大王”,还有“羊头大王”的羊杂汤、羊蹄,杨帆烧烤的烤鱼、烤板筋、烤心管、烤馍馍……
夜市练摊赚第一桶金
夜市不仅有美食,还有在夜市上“练摊”人的酸甜苦辣,那里承载了他们最初的梦想。“我在夜市上卖烤鱼,那是我的第一份工作。”今年50岁的何华是经一路226号包子铺的老板。1992年,她刚结婚,由于夫家人都在单位上班,“新媳妇”何华看到别人在家门口摆起的烤肉摊便跃跃欲试,在婆婆帮助下,她在夜市上摆了一个油炸烤鱼摊。鱼有五道黑、小白条,3毛钱几十条,买了毛衣针当扦子,一根扦子串3条鱼,卖一元一串,一晚上卖200至300元。
“那时一个月工资才100多元,第一天卖完回去,数着一堆钱,特别开心。”何华说,她靠着摆夜市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吉格尔的奶茶店曾经就摆在夜市上,向往夜市的繁华夜景和夜夜笙箫,吉格尔
把哈萨克民族的风味奶茶带进了夜市,他在五一路上租了一间40多平方米的店面,摆了4张小方桌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南北疆来的人都喜欢到我们店里吃饭,人多得很,我们24小时营业,两年后就换成了200余平方米的大餐厅,摆了26张桌子,3个巨大的吊灯照得餐厅金碧辉煌,那时是五一夜市上最大的民族音乐餐厅。”吉格尔提起当年盛况兴奋又自豪。
□记忆背景
尝遍夜市美食自己开店五一星光夜市创办于1992年,它开在乌市五一东路、经二路,夜市设有美食一条街和购物一条街,东西美食一条街全长263米,南北购物一条街全长411米,共设摊位500余个。
夜市全景由九挡彩虹桥铺设着数万个满天星灯光和64套钢架支撑的高压钠水银灯组成。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夜市灯火辉煌,气势壮观,前来观光旅游的人川流不息,上万的游客一边品尝着美味佳肴一边欣赏着“疑似银河落九天”的绚丽景观。
□记忆风貌
尝遍夜市美食自己开店
“我下班回家的路刚好经过五一夜市,一路上行人摩肩接踵,两旁美食更是让人眼花缭乱。”五一路真味羊杂馆老板毛玉良回忆起当年与夜市之间的缘分,至今仍感慨万分。
1995年,毛玉良正在新疆饭店当主厨,每天22时下班,然后挤过汹涌的夜市人潮回家。也正是这个原因,那几年他几乎尝遍了夜市上所有爱吃的美食,尤其对新疆回族风味的羊杂汤更是“爱不释口”。“吃了几年后,发现他们做的羊杂汤种类少,吃不过瘾。”毛玉良说,他于是产生了一个在夜市旁边开家羊杂汤店的想法,经过两年的酝酿,2001年他在五一路上开了一家“真味羊杂馆”,成为夜市上有名的特色小吃店。如今,夜市已成为过去,但那时的老客户仍然络绎不绝光顾他的小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