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民生之声,构建和谐社会。竭力打造新疆地区第一民生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新疆民生网
 首页 >>民生历史 >>1977年乌石化成功炼出汽柴油
1977年乌石化成功炼出汽柴油
作者:网络转载




1977年乌石化成功炼出汽柴油

两瓶样品油扎上红绸子为国庆献礼

      亚心网讯 (首席记者刘书成 )1977年国庆节期间,乌鲁木齐石油化工厂(以下简称乌石化)全体人员聚在一起,敲锣打鼓,共同欢庆乌石化一期工程常减压蒸馏装置胜利建成并一次试车成功的历史性时刻。

      乌石化一期工程的试车成功,使得乌石化首次成功炼制汽柴油,标志着新疆石油化工业有了新的发展,对发展新疆的工农业生产、改善各族人民的生活,繁荣社会主义经济和改变原油东运,成品油西调的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家园60年·新疆足迹:1977年乌石化成功炼出汽柴油


老照片。

      如今,乌鲁木齐70余万辆乘用车在加油站加到的汽柴油,大都是乌石化成功炼出的。当年的试车成功,改变了过去乌鲁木齐人用汽柴油需要全部从独山子长途运输而来的历史,解决了乌鲁木齐车用油紧张问题,也奠定了乌石化如今成为集炼油、化肥、芳烃、塑料加工于一体的综合性石油化工生产企业的基础。

两瓶样品油扎上红绸子

      现任乌石化副总经济师的李跃丰,当年是乌石化常减压蒸馏车间操作班的操作员,他记得,预计当天要试车成功生产出合格的油后,厂办的人早早等在车间外,炼化出的油品出来后,马上封装在两个玻璃瓶里,扎上红绸子前往庆祝大会报喜。

      当两瓶扎着红绸子的油品到达会场时,早早准备好的乐队开始敲锣打鼓,大家都沉浸在能够靠自己的力量为乌鲁木齐生产出汽柴油的兴奋之中。

不过,这一盛况并未给今年84岁,时任乌石化常减压蒸馏车间指导员的柒明忠留下多少印象,他只依稀记得当时大家要赶着试车成功生产出第一批产品,向“国庆”献礼。

      李跃丰解释说,庆祝大会举行的同时,车间人员还在忙碌之中,都没能参加上庆祝大会。

从批文到试车历时7年

      庆祝的过程简单而隆重,可是乌石化首期常减压蒸馏工程试车的筹备过程是漫长而艰难的。

      1970年初,为适应新疆地区工农业发展和战备需要,摆脱成品油东运的被动局面,使原油加工布局分配合理,自治区决定在乌鲁木齐地区建立一座备战炼油厂。

      1970年5月,经国家计委批准,自治区决定在乌鲁木齐南郊祁家沟建设一座炼油厂,定名为乌鲁木齐“711工程”。

      柒明忠记得,因水源、气候等原因,炼油厂换了一个选址地。

      1973年3月27日,自治区批准兴建石油化工厂,并同意选址在米泉地区的铁厂沟口。1975年4月5日,石油化工厂破土动工全面兴建。

      根据国家计委批文,乌石化炼油厂建设规划为年处理量150万吨的常减压蒸馏装置,60万吨的催化裂化装置,5万吨的氧化沥青装置,40万吨的延迟焦化装置、15万吨的铂铼重整装置。而炼油厂一期工程建设主要是15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装置和60万吨/年的催化裂化装置,以及铁路专用线、水源工程建设、电力供应等重点配套建设项目和生活设施。

      常减压蒸馏装置于1977年投产,主要生产航空喷气燃料油、汽油、柴油、溶剂油、蜡油、渣油等馏分油。

      柒明忠介绍说,常减压蒸馏装置是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大会战”的形式承建并投入生产的。

      “当时大家都是以一种大会战的态度学习大庆老一代石油工人的精神,每天除了睡觉就是上班,交接班时,大家总是自觉提前1小时或者40分钟。”李跃丰说。

      1978年8月,乌石化由工程建设转向生产准备阶段。

       1976年5月24日,乌石化第一期工程关键设备——常减压蒸馏装置减压塔吊装成功。

□大事记

1975年4月5日,新疆石油局乌鲁木齐石油化工厂破土动工,当时全厂职工755人。

1977年,新招收并在新疆石油局内调整增加1000余名人,全厂职工达3066人。1978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在乌石化兴建大化肥厂。

1985年7月大化肥厂建成试车,生产出合格尿素,乌石化成为新疆第一座石油化工联合企业。

1990年9月,乌石化化纤系统及其配套热电厂工程开工。与此同时,乌石化对炼油厂进行改造、扩建,使常减压蒸馏装置达到25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达到8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1992年,利用吐哈油田天然气为原料扩建第二套合成氨装置。2010年,乌石化大芳烃装置竣工投产。

2013年,乌石化完成炼油升级改造项目,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1000万吨/年。

□亲历者

四班人员倒两班每班半天忙试车

姓名:应建华

年龄:63岁职务:原乌石化原料处副处长,时任乌石化常减压蒸馏车间操作二班班长

23岁那年,我从部队转业被分配到乌石化。

      那时正赶上常减压蒸馏车间建设,刚转业的我对炼油的事全然不懂,于是被安排到独山子学习10个月。

      1977年6月从独山子学习回来,那时候常减压蒸馏车间还在建设中,于是白天我们六七十个人,住在菜窖充当的宿舍里面看图纸画图纸,晚上建设工人走了打着手电筒看装置管线走势。

      当时大家都很有干劲,每个班组成员学习都很认真,我也着实下了一番苦功夫,到后来只要站在装置下面,每一条管线走什么地方我都很熟悉了。

      一直到9月中旬,厂里准备争取一期常减压蒸馏装置试车成功,向国庆献礼。此时距离国庆还有十多天时间,试车进入冲刺阶段。

      因为不少操作员技术水平还不够成熟,车间把我们原本4个班的编制合并起来成两个班,每个班至少工作12个小时,进行试车操作。

      苦中也有乐,试车那年厂门口有了食堂,那年我是二级工,一个月工资40多块,我们车间离食堂最近,拿着饭票去打饭,大约一顿花5毛钱就能吃得饱饱的,伙食费一个月花二十,剩下的钱就可以拿去买零食,买点饼干、买点糖果感觉也挺乐呵。 图/晨报记者陈峰老照片/徐妙萍



  • 上一篇:南疆铁路 25年始建成
  • 下一篇:1000多件(组)文物讲述新疆历史
  •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法律援助 - 联系我们 - 信息举报 - 全站搜索
    Copyright (C) 2014-2015 www.xjms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新疆文子文化网络工作室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国家信息产业部 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新ICP备14002711-1号

    新公网安备 650105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