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民生之声,构建和谐社会。竭力打造新疆地区第一民生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新疆民生网
 首页 >>民生历史 >>新疆大学的前世今生
新疆大学的前世今生
作者:网络转载



家园60年·新疆足迹

上课是师生 下课是工友

一流大学毕业生挑起新大教学大梁

亚心网讯(记者马蓓)1960年3月,新疆大学的主楼建设正式开工,上课时,大家是师生,下课后,大家成了建设校园的工友,全校师生一边修建房屋,一边在工地上课学习。1960年10月1日,新疆大学正式成立。

新疆大学诞生在二工

王震将军是新疆大学的创建人。1949年他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疆后,在屯垦戍边的同时着手创建新疆大学。1950年,王震向中央提出创办新疆大学一事,中央有关部门也在积极地为新疆学院调派干部和大批教授来院任教。

1950年8月,新疆学院改名为新疆民族学院。1952年,王震号召驻疆人民解放军为新疆民族学院捐款59万余元,并由部队义务劳动建成解放楼。1954年复名为新疆学院。

学生参加校园绿化劳动。图由新疆大学党委宣传部提供

当时,高等教育部部长杨秀峰到新疆学院视察工作,指示以新疆学院为基础筹建新疆大学,并成立新疆大学筹备委员会。新疆大学的校址定在鲤鱼山以北至二工地区,新校园占地2平方公里。1960年3月,新疆大学的主楼建设正式开工。

1960年10月1日,经自治区党委批准,新疆大学党委成立。根据中央和自治区的规定,新疆大学是一所以理工为主,工科为重点,并办有文科的综合型大学。设有文、理、工8个系15个专业。当时,有教师314人,学生1477人。

据曾任新疆大学副校长的张东月(已故)回忆,当时国民经济严重困难,新疆大学教学用房只有原语文学院教学楼一栋。

1960年10月初,校方带领师生建设校园,盖宿舍、修火炉、挖厕所,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在工地上创造教学的环境。

当时一大批内地名校教师的到来,扩大了师资队伍,改善和提高了教学质量。最早来的内地教师有王堡、陈德璜、李荫志、周培之、王怀德、林必成、夏定冠等。

一流大学毕业生挑起教学大梁

1962年7月2日,自治区决定将新疆大学和新疆师范学院(非现在的新疆师范大学)合并。1963年,学校教学科研等工作基本走上正轨,新疆大学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学质量达到历史较好水平。从上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末,一大批国内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和北大、清华、人大的部分青年教师,挑起了新大的教学大梁。

校址由北京路二工搬到南梁(即现在的本部)。当时南梁的环境很差,全校除了原红楼前有几棵老榆树外,其余地方都是荒地,没条像样的路。南梁地势高,又是风口,每当春夏之交,秋冬之际,狂风大作,飞沙走石,甚至教学楼的铁皮屋顶都被掀掉,吹到了南公园。

当时学校没有经费,人力也很少。校党委决定全校师生员工总动员,用课余时间把红湖修建好。当时,教师上完课放下讲稿就来到工地劳动,晚上熬夜备课。学生下课后也到工地。校领导下班后与师生一起推车挖土。经过一个夏天的紧张劳动,红湖修成了。1965年红湖开始灌水,终于有了如今美丽的校园。

从1960年至“文化大革命”前,是新疆大学师资队伍及教学质量历史较好的时期。改革开放后,新大迎来了学术上的春天,与全国同步招研究生,首次建立了数学系、中文系两个硕士点。新大成新疆高校龙头

现在的新疆大学分校本部、北校区、南校区3个校区,共占地299.72万平方米。学校现有涵盖哲、经、法、文、史、理、工、管8个学科门类的79个专业。

改革开放后,新大培养了以中国科学院院士贾承造、中国工程院院士吾守尔·斯拉木为代表的一大批著名专家学者。

“新疆大学为新疆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新疆高校中真正起到了龙头示范作用。”新疆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李中耀说。

□大事记

●新疆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24年的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

●1935年1月改建为新疆学院。

●1950年8月,新疆学院改名为新疆民族学院。

●1952年,王震号召驻疆人民解放军为新疆民族学院捐款59万余元,并由部队义务劳动建成解放楼。

●1954年复名为新疆学院。

●1960年10月,学院改名新疆大学。

●1962年7月2日,自治区决定将新疆大学和新疆师范学院(非现在的新疆师范大学)合并。

●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新疆惟一的全国重点大学。

●1997年被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2000年被确定为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高校。同年12月30日,新疆大学与原新疆工学院合并组建新的新疆大学。

●2004年,学校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部“区部共建”高校。

●2012年,学校被列为国家“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作”建设高校。

□亲历者

新大的变化我都看在眼里

亲历者:徐霞,教授,曾任新疆大学学报主编

上世纪60年代初,我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来到新疆大学担任中文系教师。当时学校的路全是土路,真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我非常不适应。

那时,学校最高的楼就是4层的图书馆大楼,还有一些标志性的苏式建筑物。大部分教师都住在单干楼和卫生楼,我和一位维吾尔族同事住在一起。

虽然生活办公条件不是太好,但是教学和学习氛围非常浓厚。每晚两三点,教工楼还亮着灯光,教师们都在看书、备课。

学校有一批比我来得早的教师,比如王堡、陈德璜等,他们挑起了教学大梁,担负着极为繁重的教学任务。陈德璜为给民族学生教数学,甚至从汉语拼音教起。他们为新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大有未名湖,新大有红湖。新疆大学修建红湖,是新大历史上师生员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校最大的一项工程。红湖美化了校园,是师生休闲、学习、锻炼的好场所。

1977年恢复高考后,新大面临师资不足的严重困难。学校采取多种措施,从全疆各地调进了一批教师,充实了师资力量,活跃了学术空气,许多人很快成为各系的教学和科研骨干。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数学系在张福基的带领下,由教学型转变为教学科研型,在1978年建立了硕士点。1997年,新疆大学首批进入“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1998年,数学系建立了应用数学博士点,2001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一大批少数民族青年教师被派往日本、德国、法国留学并陆续返校,新大数学院的实力空前壮大。

现在,不仅有内地的学子来新大上学,学校还有不少留学生。新大现有23个学院,1个研究生院,89个本科专业,183个硕士点,55个博士点,11个博士后流动站。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啊!

我常在红湖边散步,新大的变化我都看在眼里,过去的老校舍变成了高楼,过去仅有的几个学科,如今成为国内知名的综合型大学。几十年来,无论是坚守在新大的,还是曾在新大工作过的人,无论是逝去的还是健在的,他们都为新大做出了贡献,我们绝不能忘记。


  • 上一篇:新疆60年,戈壁荒滩起新城
  • 下一篇:1000多件(组)文物讲述新疆历史
  •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法律援助 - 联系我们 - 信息举报 - 全站搜索
    Copyright (C) 2014-2015 www.xjms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新疆文子文化网络工作室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国家信息产业部 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新ICP备14002711-1号

    新公网安备 650105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