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民生之声,构建和谐社会。竭力打造新疆地区第一民生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新疆民生网
 首页 >>民生历史 >>爱新舍里镇乌珠牛录村的百年故居
爱新舍里镇乌珠牛录村的百年故居
作者:网络转载

 

 

春尔家的老屋

老照片,中排左二为春尔的父亲,左三为太爷(摄于1922年)

    天山网讯(记者卢钟摄影报道)对于居住在此的主人来说,这座四亩地的院落显然太大,因此,屋前的田地只开垦了一半,另一半则稀疏地栽植了几棵果树。“以前的院落比现在还要大得多呢。”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爱新舍里镇乌珠牛录村锡伯族居民春尔站在屋前,两手尽力地向两旁张开,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这片土地曾有多么辽阔。

    无论这个院落有多大,春尔如今所站立的位置在过去的100多年里始终是这片土地的中心。而他背后的这座老房子,则是一个家族辉煌过去的见证。

    风雨百年

    即使是乌珠牛录村里年纪最长者,也说不清这座老房子建于何时。老人们只知道,他们很小的时候这座屋子就已经存在。今年63岁的春尔相信,这座老屋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其依据是一张90多年前的老照片。“这张照片就是在这座老房子前拍摄的,那时父亲才13岁,如果能活到现在,他老人家就应该有106岁了。从这张照片可以看出来,窗棂的颜色已经斑驳,说明当时这座屋子已有些年头了。”

    春尔甚至大胆地推测,这座老房子是建于1864年,因为这一年正值锡伯族西迁100年。“听父亲说,先辈们来到这里后主要从事牧业。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父亲的长辈已是十分富有的牧场主。因此,这座房子不仅盖得十分气派,而且用的材料也是最好的。”春尔介绍,他从长辈们的口中得知,最早的“祖屋”为四合院——四面均建有房屋。“从我记事起,西面的房屋已经没有了,东、南两面还有十几间屋子。锡伯族的传统是一个家族住在一起,家里当时有二三十口人,所以,房子间数不少,可也都没有空着的。”

    “人口多,自然嘈杂些。尤其是小孩子们喜欢热闹,不用出门,在很大的院子里面玩上一整天也不觉得乏味。我小时候和小伙伴们最喜欢玩捉迷藏,因为屋子多,藏起来特别容易,而找起来就很不容易啦。”春尔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东、南面的房子拆除了,只剩下坐北朝南的一排房屋。“这是正屋,由家族中的长辈居住。锡伯族‘以西为贵’,所以西房为家族中最长者居住。”

    尽管当年的四合院已难觅踪迹,但从仅存的这四间房屋依然能够看出,当年的主人为建造这座宅子花费了不少心血。房前屋后均有6根圆形廊柱支撑起廊檐,屋内及廊檐的地面则由青砖铺就,廊柱为上好松木,其下还有柱基。屋前为圆鼓式,屋后则为方式,这一圆一方恰好体现出传统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房梁为上等松木

    客厅的顶棚

    坐在壁橱前弹琴的春尔

    房顶为人字形,东西两间房屋的房顶略低,原先为土顶面。2012年,察布查尔县根据出台的百年民居保护方案,投资50余万元修缮了这里的老房屋——重漆了廊檐,建了围墙,屋顶铺了青瓦。

    “这座房屋最大的特点是框架结构,也就是说,先用上好的松木搭起房屋骨架,然后用土坯砌出墙体。听长辈说,整个‘骨架’是在山上搭建好之后运到这里的。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构造,才使得这座老屋历经百年风雨后能够保存完好。另外,这么多年来,不管下多大的雨,房子从来没有漏过。”春尔说。

    1996年,春尔在重修北墙时发现,墙体里立有木柱。“一间屋子有四根木柱,都是30厘米左右粗细(直径)的松木。除房屋骨架外,四间屋子的天花板、门、窗也皆为木制。天花板、门是原来的,窗户是后来重换的。”春尔说,“房屋采用了大量材料,却从未被虫蛀过。我猜测,在修建房屋时所使用的木材经过了特殊处理。”

    在守护中传承

    在春尔的记忆中,如今作为客厅的这间房屋内从前还设有木制屏风。“‘横’和‘竖’分别有一扇,上面均雕刻有精美的花纹。当年的屏风早已不知其所踪,现在仅余一个嵌在西屋西墙的壁橱,橱门之上仍装点着百年前的纹饰。这些‘纹饰’是四幅各不相同的花鸟图案,它们或许寄托着当年主人美好的寓意。”

    1987年父亲去世后,春尔继承了这座祖屋。因为房屋完好,并不需要太多的修缮,所以这么多年来,春尔只是重漆了天花板和门窗。“以前长辈们取暖用的是火盆,天花板被熏得看不出颜色了。”春尔解释重漆天花板的缘由,并说,由于墙体原来为土块砌成,难抵风雨,他就在外墙表面加砌了一层砖。“别看这房子有100多年了,但住起来仍很舒服,冬暖夏凉,采光也好。”

    春尔的五个女儿均已出嫁,现在家里只剩下老两口。春尔将西房作为厨房,在其外面又搭了一个凉棚。另外三间房,其中一间改为客厅——打掉了火炕,地上铺了瓷砖;还有两间作为卧室,原来的火炕依然保留。“这样做,也算是现代文化和传统文明的一种结合吧。”春尔笑称。

    因为怕挡住阳光,春尔把葡萄架搭在了院落大门往里的那一边,而不是在屋前。在屋前,只是栽了十几株月季、一株紫丁香。阳春四月,月季花开尚早,丁香却正是开得最好的时节——远远地便有芳香扑鼻。“这株紫丁香现在开得最好啦。”春尔说。

    春尔曾专门到县文物局询问“百年的锡伯族旧居还有多少”,得到的答案是已经很少,仅有十余座了,而他家的这座建筑年代最为久远。“2012年,县里投资50余万元对我家这座老屋进行了修缮,县文物局为这座老屋挂上了‘百年古屋’的牌子。”春尔说。

    该县文物局负责人安素告诉记者,被评为“百年古屋”的老屋在全县只有两处。春尔家的老屋被评上的理由主要是:修建年代最早,保存最为完好,也是唯一一座具有锡伯族传统民居风格的清代建筑。县里其余的百年老屋建于民国,基本属于俄式风格建筑,而且大多无法居住。

    老屋虽地处乡村,但每年慕名而来的游客却不少。2014年8月,影星佟丽娅回家乡察布查尔县办“认亲宴”时,宴席便设在春尔的老屋。“佟丽娅和我们是一个家族,只是她家搬出去的比较早。她是从乌珠牛录走出去的有名的影星。”春尔说。

    春尔退休前一直在爱新舍里镇文化馆工作,对锡伯族传统文化颇有研究。退休后,他一直关注锡伯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为此,他组建了一支民乐队,并筹资拍摄了一些记录锡伯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片。“爱新舍里镇是锡伯族文化的‘摇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元素很多,现在若不及时发掘,今后就会有失传的危险。对于我家老屋的历史,目前想要解开太多的疑问不太可能,我所能做的就是保护好它,为后人留下这笔宝贵的财富。”春尔说。


  • 上一篇:翻阅新疆的发展史
  • 下一篇:1000多件(组)文物讲述新疆历史
  •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法律援助 - 联系我们 - 信息举报 - 全站搜索
    Copyright (C) 2014-2015 www.xjms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新疆文子文化网络工作室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国家信息产业部 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新ICP备14002711-1号

    新公网安备 650105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