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民生之声,构建和谐社会。竭力打造新疆地区第一民生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新疆民生网
 首页 >>民生历史 >>乌鲁木齐最后一位守墓人见证殡葬变迁
乌鲁木齐最后一位守墓人见证殡葬变迁
作者:网络转载



亚心网讯(记者 代筱晔)3月29日,距离清明节还有一个星期,东山生态园(东山公墓)迎来了今年祭祀的第一个高峰,当天15时许,张宗传来到东山生态园,这位曾经的守墓人,如今以另一个身份进入园区,这一次,他只为祭奠亡父,仍在生态园工作的儿子张晓峰,趁午休随父亲一同进入园区。

张宗传今年63岁,2014年12月,这位乌市最后一位守墓人从工作岗位退了下来,为一个时代画上句点。

如今,他的儿子张晓峰仍在东山生态园工作,可以说子承父业,接手父亲曾负责的土坟迁移工作,两代人一起,见证了东山生态园的新旧变迁。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1992年,张宗传从烈士陵园调到东山公墓,从一位园林绿化工变成一位墓园守墓人。张宗传说,当时家人反对,但为了儿子能有更好的生活环境,他接受了。

张宗传初到墓园,负责的殡葬业务除了土葬登记、打坑、装棺入殓、下葬埋土、刻碑描碑、立碑等,还要日夜轮守墓园:担任守墓人。

在看守墓园的同时,张宗传还接手了墓园的绿化任务。“那时候,墓园是开放式的,放眼望过去,看不见一抹绿色,满地都是坟冢和砂石,被十万坟冢围在当中的两间土房被当成了办公室。”因为人手紧缺,张宗传与另一位墓园业务员和几位临时工,白天接待业务、帮忙安葬,夜晚就带着大家栽树,经常干到夜里两三点。

但在儿子张晓峰眼中,如今的墓园,更像是一座生态公园,曾经开放式的墓园如今搭起围墙,几处入口都设有24小时值班的岗亭,墓园布满监控设施,无需巡查,就能通过监控了解墓园内的一切。

因为环境的优化,东山生态园目前大部分区域都变成规划整齐的骨灰墓地,春暖花开的季节,常有老人来此晨练,也有家长带着孩子来此放风筝,再也不是当年人们避之唯恐不及的坟地。

子承父业让他欣慰

张晓峰在东山生态园工作已有两年,最初,他曾在乌市第二殡仪馆工作过一段时间作为试炼,后来同样因工作调动进入东山生态园工作。

如今,张晓峰在东山生态园负责土坟迁移的工作,相比父亲当年一年迁移近3000座坟的工作量,现在,张晓峰一般每年迁移土坟的数量在1000座左右。

在父亲张宗传眼中,儿子的坚持让他欣慰,“当初公墓人员除了几位老人,很少有年轻的新人敢来、想来这里工作。”当他表示想让儿子从事这项工作时,儿子没有反对,这些年带着儿子熟悉工作流程,再累再苦,也从没听过儿子抱怨。

如今,张宗传最大的心愿,就是儿子好好工作,早日成家立业。张晓峰说,自己和未婚妻的婚期就定在明年。

据东山生态园负责人孙进忠介绍,张宗传作为东山公墓最后一位传统意义上的守墓人,自他退休后,守墓人这个概念就退出了乌市殡葬系统的舞台。

3月28日14时,乌市最后一位守墓人张宗传的儿子张晓峰(右)与前来东山生态园寻找亲人土葬旧址的市民一起来到墓地的老坟区,帮助定位。亚心网记者 李瑞 摄


  • 上一篇:60年以来的新疆中国画
  • 下一篇:1000多件(组)文物讲述新疆历史
  •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法律援助 - 联系我们 - 信息举报 - 全站搜索
    Copyright (C) 2014-2015 www.xjms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新疆文子文化网络工作室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国家信息产业部 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新ICP备14002711-1号

    新公网安备 650105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