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民生之声,构建和谐社会。竭力打造新疆地区第一民生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新疆民生网
 首页 >>民生历史 >>60年以来的新疆中国画
60年以来的新疆中国画
作者:网络转载

 

 

开栏语

    艺术的魅力是超越时空的。时间无法冲淡历史带来的积淀,却无形之中造就了一批批充满激情的艺术家。在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为了展现新疆美术事业蓬勃发展和繁荣,康书增先生从新疆的历史背景与发展概况、资源优势与艺术成就、新疆画家与内地画家、新疆的少数民族国画家、与国画相关的其他新疆画种等五个方面,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梳理并撰写了新疆60年以来中国画的发展的文稿。本刊采用连载的方式刊登此文,以飨读者。

康书增

1    949年前的新疆,由于没有培养国画人才的专业教育机构,民国政府也没有从外地调派美术专业人才进疆的举措,再加上那时候全国美术人才都比较匮乏,新疆又远离内地,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所以除了个别像黎雄才、赵望云、黄胄那样从内地来新疆进行短时间采风写生的国画家外,还没发现有专业的国画人才到新疆来谋求发展的情况。新中国成立以后,一方面,国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举国上下对社会主义新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憧憬,每个人都为能够献身于这场伟大的事业而倍感自豪与光荣,报效祖国、艰苦奋斗的奉献意识和牺牲精神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主旋律。于是党和政府倡导的“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的口号,也自然而然地化为了那个时候热血青年的崇高理想。另一方面,随着新疆与内地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新疆与内地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新疆地区独特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和奇异的民族文化,尤其是赵望云和黄胄笔下的新疆题材作品,对内地画家有着巨大的感召力。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的鼓舞下,一批批内地美术人才来新疆,再加上那个时代特有的分配、户籍和人事制度做保证,新疆在短时间内就汇聚起了一大批科班毕业的年轻国画家。

    最早调入新疆工作的国画家是徐庶之先生。徐庶之1922年出生于河南光山县,1947年拜赵望云为师学画,1953年调入新疆,先后在文化厅、展览馆、博物馆工作,1980年调入新疆画院,2002年病逝于西安。徐庶之先生擅长山水画,同时也兼擅人物和动物,技法上深受赵望云的影响,题材主要以新疆山川地貌、风土人情为主,构思新颖,笔墨洗练,画风质朴而饱含诗意,是新疆国画界资格最老、影响巨大的画家。

    在内地美术院校毕业来新疆工作的国画家中,进疆时间最早的是牧歌先生。牧歌1929年生于甘肃天水,1950年入西北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1953年毕业后来到新疆工作,早先以版画创作为主,后来才完全转向了国画山水。他在学生时代接受过石鲁与赵望云先生的指教,在山水画创作上一直致力于探索天山山水画的独特笔墨语言。其画面含蓄和谐,画风清新奇峻,是德高望重的新疆山水画家。其后,1958年浙江美术学院国画专业毕业的李山分配来疆,1962年调到江苏省国画院,虽然只在新疆工作了短短五年,但他创作的充满了浪漫主义诗意的作品《我跟爸爸进天山》,还是成为了新中国人物画史上的精品。

    解放初期党和政府不仅关注新疆美术的人才队伍建设,而且对美术活动也很重视,仅在乌鲁木齐(原名迪化,1954年改为现名)举办的外来重要美展就有:1949年12月举办的“东北老解放区年画展”,1949年12月举办的“苏联哈萨克斯坦画展”,1958年7月举办的“全国第三届版画展”,1959年5月举办的“北京荣宝斋木板水印画展”,1959年6月举办的“北京—莫斯科版画展览”和苏联木刻大师“阿克拉甫钦珂木刻展览”,1960年7月举办的“北京—莫斯科版画展览”,1960年12月举办的“甘肃青年版画展览”,1961年3月举办的“第四届全国版画展览”,1962年2月举办的“北大荒美术作品展览”,1963年2月举办的“全国年画展”和“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美术作品联展”等。这种办展规格和活跃程度,就是现在也无法相比。

    解放初期,新疆的美术组织工作由省(区)文化厅和省(区)文联等部门负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于1955年10月1日,此前为新疆省),1959年中国美术家协会新疆分会成立,1992年该会更名为新疆美术家协会。而专业的美术创作组织始建于1962年,是新疆文化厅设立的美术创作组。从1981年新疆画院成立以来,新疆成立了很多专业及非官方性质的中国画组织,主要有“新疆工笔画研究会”“新疆山水画研究会”“新疆花鸟画研究会”、新疆丝路书画院、西域书画研究院等。这些机构的建立和活动的开展,对推动新疆国画事业的健康发展和活跃新疆的文化艺术生活起了重要作用。


  • 上一篇:新疆喀什千年古陶(组图)
  • 下一篇:1000多件(组)文物讲述新疆历史
  •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法律援助 - 联系我们 - 信息举报 - 全站搜索
    Copyright (C) 2014-2015 www.xjms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新疆文子文化网络工作室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国家信息产业部 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新ICP备14002711-1号

    新公网安备 650105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