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民生之声,构建和谐社会。竭力打造新疆地区第一民生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新疆民生网
 首页 >>民生历史 >>马桂莲姐妹凉皮一碗凉皮子辗转38年
马桂莲姐妹凉皮一碗凉皮子辗转38年
作者:网络转载



      一份养家糊口的生意,看淡世间冷暖沧桑。38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成长为人父人母,而对于马桂莲来说,38年的时间转眼即逝,一忽而过。

11月初的乌市,阳光明媚,马桂莲坐在自己118平方米有着空调和暖气的店里,感叹着时间都去哪儿了。1976年,和父亲一起摆摊卖凉皮的马桂莲还是个19岁青春靓丽的姑娘,如今她已年近花甲有了第三代,回想起往昔艰难的岁月时,她会眼圈泛红。

新疆日报网讯(郑卓)38年来,在马桂莲的记忆中,除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做凉皮、卖凉皮外,自己一直是在不断地辗转摊位和店面。

露天小摊承载艰辛岁月

和很多做小生意的人一样,马桂莲一家卖凉皮的初衷就是为了养家糊口。上世纪七十年代,马桂莲的父亲从自治区水利厅辞职,他们兄弟姐妹7个孩子加上父母,全家九口人没了收入。为了生计,马桂莲的父亲决定摆个小摊卖凉皮。

当父亲将摆满凉面和料汁的小推车安置到现在的人民广场开始做小买卖的时候,马桂莲19岁。“那时候,广场那里是一个像自由市场一样的地方,很多人到那去赶集,摆了很多小摊儿,周围还有几家和我们一样卖凉皮凉面的小摊。”马桂莲回忆说,那时一份凉皮是0.40元,还没17路、907路公交车。从位于幸福路二道湾的家到广场,他们只能头顶着一大盆面,边走边歇着挪着去。

因为家里没什么钱,再加上那时吃凉皮的人不多,一开始,他们只能卖出5公斤面粉做出的凉皮。

小摊在1976年的时候不愠不火地摆着,直到粉碎了“四人帮”,政府对于摆小摊做生意的管理有所松动后,马桂莲家的生意才开始好起来。

生意好起来的不仅仅只有马桂莲一家,一时间,在广场摆小摊的人多了起来,倒手表的、卖录音机的都有。

当时的南门解放北路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找到马桂莲的父亲,说:“老马啊,广场不能再摆摊了,太脏了。现在广场要规划了,给你分块地方吧。”

之后,工作人员给他们在现在的大十字附近批了一个小摊位。就这样,两张小桌子、几把破凳子组成了她家新的摊点。这个摊点从1979年一直摆到1990年。

在马桂莲的印象中,冬天摆摊最难熬,每天早上七点多出门,寒冬腊月气温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端盘子的手都冻得发抖。

为了把夏天的小吃在冬天也卖得出去,马桂莲一家也想了很多办法。“那时手推车前面有一个把手,我们在把手上加一个棒子,把炉子放上去,汤是热的,面也是热的。”对于生意做得顺畅,马桂莲轻描淡写地总结为,那时人们可以吃的东西不多,凉皮和凉面还是有市场的。

几经辗转店面越开越大

1990年前后,是马桂莲家的凉皮生意比较动荡的时期,并不是因为经营,而是因为店址。

首先,由于城市规划,1990年,位于大十字附近的那个露天小摊位不让摆了,而马桂莲在领事馆巷的一个小铁皮房也面临拆除。

无奈,马桂莲的父亲不再干这个老本行了,但马桂莲仍坚持着卖凉皮凉面。“我租下了那附近的一个店面继续摆摊,冬天在室内,夏天在乌市第32小学附近的一个报刊亭旁边卖凉皮,依旧是一两张桌子,坐十来个人。”马桂莲说,那段时间,她平均每天能卖出六七百份凉皮,每份是1.2元。

1996年,还是因为城市规划,小摊又不让摆了,马桂莲又开始寻找和审批新的店面。

那时马桂莲家的凉皮已经卖了20年了,由于时常要到城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连工作人员都和他们很熟了。”“还干着呢”这句话成了每次办手续时工作人员和她寒暄的开场白。作为熟人,城管办的工作人员也劝过马桂莲,说摊位真的不能摆了,该收就收吧。

那段时间,很多小吃摊就此销声匿迹。但马桂莲凭借着一股犟劲儿,继续在领事馆巷的小土坯房里坚守着。

一两年后,有家餐厅转租一间小门面,月租400元,这个价格在当时算是贵的了。马桂莲也想过,自己卖凉皮凉面能不能把这个租金赚回来。但考虑到之前不断搬家的辛酸,她还是咬牙租下了这间店面,桌子增加到4张。

之后,马桂莲又分别于2000年和2004年搬了几次家,经营面积从摆八张桌子的40平方米的小店扩至能摆下十几张桌子的大店。

经过多年的积累,她的凉皮手艺已经越发精湛,顾客也稳定了下来,这些年虽然店面不断搬动,但生意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

2010年,马桂莲将传承了三十多年的店搬到了现在的店址,英阿瓦提路52号,店面扩至118平方米,每天可卖凉皮两千余份,经营项目增加了擀面皮、怪味凉面、烤肉等。

现在,马桂莲学厨师的儿子帮着开店,第二家店选在红山市场对面,目前还在装修中,马桂莲的儿子准备要开个中央厨房。“我不懂,但儿子是做餐饮的,他懂。”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手段开始在这个有着38年历史的店里演绎着新的传奇。

□老板印象

艰辛难以言表

走在街上,马桂莲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邻家回族阿姨,一身干净打扮,总觉得她能变戏法似的拿出回族人特有的小吃点心招待来往宾客。

也正是因为这份普通,让很多老食客和新顾客都觉得马桂莲的小店不陌生。用马桂莲的话来说,这38年来养家糊口的钱以及开新店的资金,都是自己从每一碗凉面凉皮中一分一分攒起来的,其中的艰辛已不能用语言记录。

□经营心得

开小吃店要熬得住

虽然凉皮店几经周转,但老客人始终跟着马桂莲走,有些客人时隔多年还会打听到地址,只为来吃份凉皮。在乌市第32小学附近摆摊的时候,经常有顾客在她的店里边等孩子放学边烤火边和她拉家常。

在马桂莲看来,开小吃店必须考虑到顾客的心情,不能依着自己的性子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做餐饮,就是一份要耐得住寂寞、熬得住的营生。


  • 上一篇:一盘羊羔肉炖了上百年
  • 下一篇:1000多件(组)文物讲述新疆历史
  •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法律援助 - 联系我们 - 信息举报 - 全站搜索
    Copyright (C) 2014-2015 www.xjms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新疆文子文化网络工作室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国家信息产业部 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新ICP备14002711-1号

    新公网安备 650105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