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民生之声,构建和谐社会。竭力打造新疆地区第一民生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新疆民生网
 首页 >>民生历史 >>罗布荒原的驻守者
罗布荒原的驻守者
作者:网络转载

 

2003年罗布泊镇政府办公地就是三间铁皮房子(据百度)

10月27日早上,新疆罗布泊镇政府工作人员在新建成的大楼前举行升旗仪式(陈俊锋供图)

    编者按:“家里的床就是舒服,回家的感觉真好。”10月26日,苏建新在微信圈里发表了他的归来感言。从本月14日开始,这位库尔勒市的高位截瘫患者驾驶电动轮椅,在包括本报记者在内的5名志愿者协助下,完成了罗布泊穿越。

    从若羌米兰镇到哈密南湖,这一直线距离600 公里的穿越里程,曾让无数探险者和科考队员望而却步。如今,公路、铁路、互联网直达罗布泊腹地,这片“生命禁区”已变得“生机勃勃”。而罗布泊短短十几年的变化背后,是无数拓荒者和驻守者的付出。

    200公里的路程从荒凉到繁华

    新疆网讯(记者周科报道)新疆若羌,全国面积最大的县,而罗布泊就隶属于它。10月14日,记者与苏建新一行,从若羌县出发,沿着315国道一路东行至米兰镇。米兰镇,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36团场部驻地,这里有进入罗布泊最近、路况最好的路线——即235省道。

    据随行向导李友谊介绍,这条路况最好的路线近些年才通车。“十年前,进入罗布泊根本没有人工修建的路,怎么走全凭司机的经验。”

从235省道罗布泊入口处望去,起初的沙石路面不足6米,碎石深处的两条车辙伸向北方。行进中,偶有大型货车迎面颠簸而来,沙石乱蹦,尘土飞扬。每辆车和我们擦身而过,都会翻滚出浓浓的沙尘。人在浓尘中只能驻足,耳畔响彻轰隆的机器声,顿感惊心动魄。

没有车辆驶过时,广袤的戈壁荒漠上异常寂静。这样的沙石路大概100公里后,就开始了坚硬略平的盐岩路面。干裂的盐岩接缝处,可见白色的盐状物。而环顾四周,一块块泥块从地里翻起,凸凹不平,像片片硕大的干鱼鳞覆盖在莽莽荒原上。

李友谊告诉记者,我们此时已经“钻”进了在卫星地图上的那只“大耳朵”里。15日,正在罗布泊进行科学考察的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博士宫华泽介绍,“大耳朵”是罗布泊在不同滞水期积聚的湖滨盐壳在太阳光照射下的不同色彩轮廓,它真实地记录了罗布泊从湖水荡漾到干涸的演变过程。“实际上,罗布泊古湖盆面积远大于‘大耳朵’范围。”

宫华泽拿出一张卫星遥感图片,指着图上不同的坐标告诉记者,罗布泊古湖盆面积超过一万平方公里。图片清楚显示,如今人类居住的城镇乡村,都是分布在古湖盆周边。“如果以湖心为圆点,到达任何一处人类居住地,距离都在200公里以上。”宫华泽说,“200公里内除了寸草不生的盐漠,就是渺无人烟的戈壁。”

这种荒凉的景象,伴随着记者走了三日,直到16日才看到来来往往的运输车辆、听到隆隆的机器轰鸣声。随行人员介绍,这是罗布泊镇和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罗钾公司)所在地。

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一条宽10米、长约3公里的柏油公路,而公路两边矗立着罗布泊商贸城、罗布泊镇政府办公楼和边防哨所。

这座位于罗布泊腹地的小镇,和周边景象相比堪称繁华。路灯、人行道、网络基站、污水管等各项基础设施完善,宾馆、超市、饭馆、蔬菜店应有尽有。

25岁的徐美丽经营着一家超市,两百平米的超市内除了有服装、日用品外,还供应蔬菜、粮油。“拉钾盐矿的车每天都往返哈密和镇上,所以我们这里的东西又多又便宜。”果不其然,这里尽享了新疆东大门的便利,一些在南疆鲜见的内地物资在这里比比皆是。

五年前从四川德阳来这打工的老张夫妇,如今在镇上开着一间百余平米的饭馆,除了经营川菜外,还供应着新疆大盘鸡和拌面。15 元-20 元的拌面价格,在这里很受欢迎。“矿上的人很爱在我这里吃大餐。”老张说,到钾盐矿打工的人这几年都赚钱了。

24岁的柏兴顺是钾盐矿上一名挖掘机司机,他已经在这里干了五年活。20日,他坐上罗布泊镇到哈密的班车准备回甘肃武威老家。“这比老家要繁华,要不是老婆生孩子,我这次也不回去。”柏兴顺一边在手机上给老婆发微信,一边看着电影。他每月8000多元的收入,大多都寄回老家。柏兴顺说,平时没事了,会在镇上的小广场下棋、喝酒。

柏兴顺说的小广场是罗布泊商贸城前的一片水泥平地。记者看到,镇上的商贩、打工人员在这里聊天嬉闹,过往车辆在这里清洗驻留。

罗布泊商贸城右侧便是罗布泊镇政府。三层崭新的办公楼里,驻有罗布泊管委会、卫生院、派出所等相关机构。记者发现,楼内供排水系统完备、水电暖设施齐全。

罗布泊管委会综合办主任、罗布泊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陈俊锋告诉记者,目前在办公楼上的工作人员有36人,包括镇政府、管委会、卫生院和派出所工作人员。罗布泊镇上(包括罗钾公司)虽然都是流动人口,但最多时可达一万多人。“当罗钾公司大规模建设时,内地的打工人员就会蜂拥而至。即使冬天不招人,罗布泊镇上也有五六千人。”

几辈人的努力从贫瘠到富庶

就在十几年前,罗布泊腹地还是一片贫瘠。

15日,记者遇见带领宫华泽一行科考队的两名司机。他们曾在上世纪90 年代多次带队进入罗布泊考察,据介绍,罗布泊镇所在地在当时和罗布泊其他地方  没有差别,都是起伏不平的盐壳地貌。“越野车一天跑不了几十公里,随时都有爆胎的危险。”两位司机介绍,“如果不备上三天以上的水、食物以及通信救援设备,根本走不出这片不毛之地。”

可以查证的资料显示,无论是探险家余纯顺还是科考队员,都曾在罗布泊腹地迷路遇险。

一切改变始于盐。

长期以来,我国的钾盐消费量居世界前列,但钾盐资源匮乏,钾盐矿被列入国家急缺矿种。

从上世纪50年代起,我国地质工作者就开始寻找钾盐,包括之后神秘失踪的科学家彭加木。宫华泽介绍,罗布泊是塔里木盆地最低洼的部位,利于水分汇集和盐分积累,具备钾盐积聚的有利条件,罗布泊年蒸发量达4000毫米,非常有利于钾盐的结晶提炼。

据悉,20世纪末,我国地质科学院工作人员在罗布泊找到了大型富钾卤水矿,不仅质量好,储量也达2亿吨。2000年9月,国家投资开发公司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成立,罗布泊也成为世界最大的硫酸钾生产基地。

在距离罗布泊镇10公里的地方,记者站在罗钾公司输卤渠大堤上,放眼望去,“万顷盐池”碧波闪现。走近发现,地下三米深的天然卤水用泵井抽出来后,汇入一条条淡绿色盐水渠,再通过泵站汇入盐水河,这些盐水河上泛起形似蘑菇的晶体盐。在此施工的两名工作人员说,盐水河经过泵站后汇集成盐湖,盐湖总面积达到一百多平方公里。

罗钾公司输卤管道一车间主任刘勤勇介绍,钾同氮、磷一样,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元素,农民使用的复合肥里最重要的成分是硫酸钾。据悉,目前罗钾公司年产140万吨钾肥,产值达40亿元左右。

随着罗钾公司的成立,这里的人口不断增多,罗布泊镇于2002年4月应运而生。罗布泊镇行政区划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是全国面积最大的镇。然而,小镇成立以来,镇政府先后五次搬迁,办公地也从帐篷、地窝子,到铁皮房、彩板房“升级换代”。

“罗布泊镇第一届班子选举是在一顶军用帐篷里举行的。”陈俊锋说,虽然自己是2010 年才调到罗布泊镇上,但有很多人都向他讲过“帐篷政府”的事。

“那天,帐篷里悬挂着国徽,摆放了鲜花,一切都按正规程序进行:奏国歌、致开幕词、宣读贺信、作镇政府工作报告、通过选举办法。”陈俊锋说,当时唯一一名女性何良一就作着笔录、计票。

大概是早上7 时30 分,罗布泊镇第一届政府组成人员选举产生。十几个人挤在帐篷里紧握拳头精神抖擞地宣誓就职:“一定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重托,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为建设文明、繁荣、法治、祥和的罗布泊镇努力工作!”

罗布泊镇镇政府组成人员大多都是若羌人,虽然大家之前都预想过罗布泊条件的艰苦,但这里的沙尘暴和酷暑还是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

政府办公地从帐篷搬到地窝子时,每年春季的沙尘暴都可以将地窝子埋掉。到了2003年,大家都搬到了铁皮房。“夏季罗布泊地表温度70多摄氏度,人在里面跟烤红薯一样。当时镇上有一条狗,每天就围绕着铁皮房的阴面转,早上它卧在西面,下午它卧在东面。” 陈俊锋说,最让人头疼的还是缺水,饮用水从几百公里的若羌运进来,所以大家都不舍得用水。而当时电力不时中断,也没有通信设施,每天太阳落下后,十几个人只能望天数星星。

2011年7月,罗布泊镇政府的三层办公楼建成,镇上的商贩、打工人员也越来越多。如今,仅政府办公楼附近的商铺就有18家,包括商店、饭店和汽车修理店。此外,从哈密、若羌通往罗布泊的公路、哈密到罗布泊的铁路都已通达,蔬菜、水果、生活用品等送达罗布泊更加方便快捷。

陈俊锋说,罗布泊区域已发现的矿产资源除了钾盐,还有铜、金、芒硝、超大型铜镍矿床等,现在罗布泊注册的矿业企业已有十多家。据介绍,若羌县米兰河水库工程的建设,也为罗布泊解决了后顾之忧。

沉睡千年的“死亡之海”正变为欣欣向荣的“财富之源”。


  • 上一篇:新疆野马重回故乡的不凡历程
  • 下一篇:1000多件(组)文物讲述新疆历史
  •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法律援助 - 联系我们 - 信息举报 - 全站搜索
    Copyright (C) 2014-2015 www.xjms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新疆文子文化网络工作室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国家信息产业部 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新ICP备14002711-1号

    新公网安备 650105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