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民生之声,构建和谐社会。竭力打造新疆地区第一民生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新疆民生网
 首页 >>民生历史 >>玄奘笔下的千年往事
玄奘笔下的千年往事
作者:网络转载

西安大雁塔前的玄奘塑像。

和田沙漠遗址中现存的壁画。图/资料片

这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了,长时间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它不是真的,直到有一天,唐玄奘在公元7世纪把这个故事写进了《大唐西域记》。这个故事的因果关系太过于迷离玄秘,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难以辨识它的真实性……

公元643年,玄奘在遍历印度之后踏上了回国的路程。他翻越了帕米尔高原,取丝绸之路南道,在塔克拉玛干南缘的于阗国,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和田一带停留了很长一段时间。玄奘似乎很喜欢这个地方,在他的书里,他说于阗国“气序和畅,飘风飞埃,俗知礼仪,人性温恭,好学典艺,博达技能。众庶富乐,编户安业。国尚音乐,人好歌舞。”

而对于和于阗国相邻的疏勒国(今喀什),玄奘的印象是“人性狂暴,俗多诡诈,礼义轻薄,学艺浮浅。其俗生子,押头匾,文身绿睛。”短短几十个字,虽然多贬抑之词,但也可以看出喀什人的鲜明特点:这里的人生了孩子喜欢把头压扁,喜欢文身,并且这里的人有着绿色的眼睛。

玄奘说他来到于阗国媲摩城时,看到城里有一座雕檀立佛像,高二丈余。他听当地人说佛像很是灵验,凡是有病痛的人,只要依照自己身体的病痛处将“金箔”贴在佛像身上相应的部位,病痛立除。

当地人告诉玄奘,说这座佛像原来并不在媲摩城,而是在于阗国北的一个叫做曷劳落迦的城中。佛像是在佛去世后,凌空飞来降落在曷劳落迦城的,但当时城里人“深着邪见,而不珍敬”。后来有一个外来的罗汉礼拜此像,国王下令用沙土喷洒这个罗汉,于是罗汉“身蒙沙土,糊口绝粮”。

在众人的疯狂行动中,曷劳落迦城中只有一人怀有恻隐之心,这个人常悄悄地礼拜这尊佛像,并悄悄给罗汉吃的。一天,罗汉决定离开这里,对这个好心人说,此后第七日,会天下尘暴,填满此城,所有生灵都会毁灭,你应该早做打算离开此城。说完,罗汉便不见了。

此人忙将罗汉的预言告诉亲故,但所有听到这话的人都不相信。第二天大风忽发,天上突然开始下珠宝,人们纷纷抢珠宝。只有此人明白,事情不好了,便偷偷跑到城外。到了第七天,果然天降沙尘,“雨沙土满城中”,曷劳落迦城一夜间被沙土掩埋。那个侥幸逃出的人来到媲摩城,曷劳落迦城的佛像也随他而来。

此后,曷劳落迦城变成了一个大沙丘。很多人想去这个城址挖掘宝物,但每次一接近,便“猛风暴发,烟云四合,道路迷失”。这个寓言般的故事自它写出后的1000多年,没有人去考证它是否真的存在。它只是一个训诫人们的故事吗?如果那个落满珍宝的曷劳落迦城真的存在,那么它在哪里呢?

沙埋古城

天降沙尘,一夜之间埋没一座城池,这听起来多少有些离奇。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神奇的故事,和今天塔克拉玛干发生的故事相比较,或许这个故事并不夸张。

这个故事发生在1000多年前的于阗国媲摩城北部。打开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在塔克拉玛干南缘,昆仑山的崇山峻岭之下,有许许多多的河流沿山而下,这些河流中的大多数,在流出大山不久就被沙漠吞噬了,它们的流程很短,只是在昆仑山前地带形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绿洲。

因为河流的弱小,它们养育的绿洲也很弱小,在庞大的沙漠面前,它们只是一块块的小小绿地,被沙漠分割得支离破碎。但有两条河在这些短小的沙漠河里可以称为“大河”,它们是克里雅河与和田河。这两条河从昆仑山上下来,一路向北,将沙漠撕扯开来,一个大大的“几”形成了。

两条河彻底改变了塔里木盆地的地理景观,“几”之外是大片大片的沙垅,“几”字之内,是人类的生命家园。但是,沙漠报复性地冲进“几”字围栏,在两条大河的河道上盘踞,这里最终成了文明的坟场。两河护持的文明如昙花般惊艳一放,然后归于寂寞。

沙漠把它掩埋得太深了。自19世纪末到今天的100多年里,世界各国的探险家、考古学家就在两河之间反复地寻找、考证。一次次的发现证明,上至新石器时代下至公元八、九世纪的长达数千年的时间维度里,许多文明在这里生长、繁衍、消失、埋没。

唐玄奘讲的那个曷劳落迦城的故事,并不仅仅是一个寓言,而是在沙漠里发生的一次又一次的真实故事——许许多多的城池像曷劳落迦城一样繁荣过,也像曷劳落迦城一样被沙漠埋藏。

玄奘的指引

唐玄奘去世1000多年后,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通读了《大唐西域记》,他相信这本书里所写大多是真的,他产生了一种不可抑制的冲动,去东方找到这些故事。

1901年,斯坦因在当地维吾尔族向导的带领下,闯进了塔克拉玛干的和田河和克里雅河周边的沙漠。在这里他找到了一个叫“丹丹乌里克”的古代遗址。

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古发掘之后,来到了克里雅河畔的另一座古代遗址,这个遗址被当地人称为“喀拉墩”,意思是“黑沙丘”。这就是《大唐西域记》里写到的曷劳落迦城!这就是那个一夜之间被沙漠埋掉的城市——喀拉墩!

在考古学家的考古铲下,这个看似荒诞的故事还原了它真实的面貌。1959年9月,新疆博物馆南疆文物普查队成员李遇春、克里木·霍加、阿合买提·阿吉等11人,找到了喀拉墩遗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考古学家第一次来到这里。此时已经距离上一次的考古探访达半个世纪之久。

1985年,考古学家殷晴在论文中指出,喀拉墩遗址就是玄奘所记的曷劳落迦城!这座城被沙暴埋没废弃的时间大约是公元7世纪初,也就是说,当唐玄奘听到这个“一夜沙暴埋城的故事”时,是这座城刚刚被埋没不久。

1993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察队再一次造访了这里,喀拉墩给不懈努力的考古学家一个大大的回报:在一所佛寺坍塌的墙壁上,出现了一些残破的壁画。这些残片被考古学家仔细地拼接起来——一张饱满而慈悲的脸庞出现了。这是一张佛的脸,这也是中国目前最早的一张佛的脸。

这个佛侧着四分之三的脸,眼睛低垂看着下方。他是佛初到中国时的样子,还没有被中国人的审美观改变过,是纯粹的犍陀罗式:有着一张希腊人的面庞,高而窄的额头,鼻子一直与额头相接,紧密卷曲的希腊式头发。他穿着通肩的袈裟,交脚坐在白色莲座上。

这一发现无疑证实了玄奘所记的那个传说。沙漠里的曷劳落迦城,是佛法初传的地方,那里有最早的佛教遗迹。那座被考古学家编号为61的佛寺遗址,位于古城的东南,是经典的“回”字型建筑。佛像在回形的中央,信徒们沿走廊旋转礼佛……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佛寺,其中的佛像也是中国最早的佛像。

失落的文明

实际上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绿洲里,一直流传着沙埋古城和沙埋珍宝的传说。当寒冬到来,沙漠里的风暴平静下来的时候,这里的人们便去“挖宝”。他们从来不会在沙漠里迷路。

每一个到达这里的探险家、考古学家,都离不开他们的引导。吐尔地就是这样一个向导,“凡暴露在外的遗迹,都被寻宝者挖过了,以至于吐尔地到这里跟到了‘家’一样,他一眼就能认出他曾经访问过的地方。”斯坦因在他的日记里写道。

吐尔地当了斯坦因的向导兼总管。30年的沙漠游历经历,使他一眼就能在一片厚沙中发现白杨、柳树和别的树木的枯叶,判断出这是古代的耕作区,从而找到古代遗址。

相隔将近100年,又一支队伍踏上了前往沙漠考古的旅程。从1993年起,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法国科研中心315室的考古学家们继续寻找着。“第三天,在高高的驼峰上,望见了在万顷沙海上隐隐浮现出的故城,我们在骆驼背上欢呼起来……那一刻的激动是历史性的。”这是考古队员刘文锁1997年6月13日在《新疆日报》上发表的考古日记片段。游荡在沙漠里的考古学家,无论是哪一个时代,相隔着怎样的时空,感受都是相同的。

尽管有了100多年来的探险与考察,但这里依然是一个安静而落寞的地方,到达过这里的人也屈指可数。对这一地区的认识远远没有结束。

许多遗址还埋在厚厚的沙土之下,里面有什么样的秘密无从得知;不断地有新的遗物暴露出来,或者盗墓者挖掘之后扔下的零零碎碎,考古学者会紧急前往进行抢救性发掘。人们难以确定是否还有遗址从来就没有被发现过。

和田河和克里雅河养育了这些文明,最终也埋葬了这些文明。尽管文明已死,但当扒去沙子重现于世的时候,它们依然鲜活如初。

一个又一个沙漠古城,从沙漠边缘一直沿着河流排向沙漠中心,它们是达玛沟遗址、丹丹乌里克古城、玛坚勒克遗址、热瓦克古城、喀拉墩古城、麻扎塔格戍堡等,它们像是一串串在一起的珍宝,向沙漠纵深处排列。

是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样的变故,使这里的文明被湮没,人类被驱逐?或许揭开沙漠地理的演变,能够给文明的失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 上一篇:丝绸:西方对东方的永久痴迷
  • 下一篇:1000多件(组)文物讲述新疆历史
  •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法律援助 - 联系我们 - 信息举报 - 全站搜索
    Copyright (C) 2014-2015 www.xjms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新疆文子文化网络工作室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国家信息产业部 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新ICP备14002711-1号

    新公网安备 650105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