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民生之声,构建和谐社会。竭力打造新疆地区第一民生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新疆民生网
 首页 >>民生历史 >>热瓦克佛寺:没有被遗忘的文明“楼阁”
热瓦克佛寺:没有被遗忘的文明“楼阁”
作者:网络转载

 

耸立的热瓦克佛寺遗址,看上去,似乎早已湮没在沙漠里,被遗忘了。

汽车一路行驶,停在离洛浦县50多公里左右的吉亚乡,我的眼睛,开始急切地四下寻找这座古丝绸之路上非常有名的佛寺遗址。只见一片汪洋沙海,零星的红柳沙包间,一堆黄土包似的残破佛塔,有人一指,那便是了。

佛塔的形状是上圆下方,看上去快要坍塌了。据说,扒开佛塔下的泥土和红柳枝,就能看到埋在地下的佛像,还有壁画、饰物等。但记者看到,整个佛塔周围已用铁丝围起来,仿佛是一道方形院墙,四周修了木栈道。和田地区文物局局长张化杰告诉记者,只能围着木栈道参观,不准进入。

“热瓦克”,翻译成汉语是“楼阁”的意思。细细回味历史,这个名字,似乎还真有点意思。它建在沙漠中,却处在和田河上游和塔里木河下游,两地僧人来往要穿越沙漠,热瓦克佛寺正好在这条交通线上。在我看来,它应当是一座古代人类精神的“楼阁”,心灵的栖息地。

就在这座精神“楼阁”里,1500多年前,不知曾经有过多少辉煌。站在佛塔前,我用自己浅薄的历史知识,试图解读它的建筑,以及以佛塔为中心,周围的不少庙宇。我自由想象着当年佛事兴盛时的一幅幅历史画面:庄严辉煌的塑像前,神奇玄妙的经典诵读声,充满哲理的佛教绘画故事,熨贴人心灵的佛曲仙乐,由远而近,好像有力而又柔软美妙的风,一股股扑面而来,使我顿时忘记了人间世尘的一切,什么都不想了,脑子里静静的,变得纯净。

但是,一眨眼,我的眼前很快变成了另一种现实情景:残断破损的佛寺,几乎没有原来完整的样子,泥土已剥落或碎裂,有的地方甚至坍塌,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洞孔,大如面盆,小如鸡蛋,有的是被风雨淘蚀,有的是人为破坏,看上去好像满身伤痕累累、皮肤粗糙的汉子,孤独、寂寞、无助,被历史抛弃在这里。

是的,河流改道、沙漠渗漏和干旱,使当年的民众,不得不选择从自己生活的家园迁徙。那些佛像和雕塑、壁画都被湮没在沙漠腹中,到目前这里再也没有佛教的延续。这些,都在证实,热瓦克佛寺只属于过去,属于历史,属于远古时期的西域民众。

但后人并没有遗忘。不知它浑身留藏了多少雕塑、壁画、五铢钱、泥猴、碎古钱、珠子、檀香木等,使它充满了神秘。甚至一根芦苇,一片瓦,一块不起眼的砂石,都显示着一种历史的厚重,一种文化价值。

20世纪初,英国探险家斯坦因来到这里时,被深深震撼了。当时,他看到了与印度相似的佛像,看到了典型的犍陀罗艺术风格的建筑和壁画,看到了中西方文明在这里碰撞、交融和创新。他写道:“这个废墟的巨大考古学价值不在于佛塔本身,而在于佛寺院墙上装饰着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雕塑像。”于是,他毫不客气地盗掘了大量精美绝伦的佛像,留下了没法带走的一少部分。面对这座文明“楼阁”里呈现的五彩斑斓、丰富美妙的壁画,他想将所有雕塑,全部都拿走,没想到,用麦草泥建起来的雕塑,非常牢固,让他无法割取和运走。最后,他无不遗憾地说,留下来,去给和田建博物馆吧。之后,又有德国人来到这里,也盗掘走了很多东西。热瓦克佛寺,从此变得伤痕累累。

一座文明遗址变成了废墟。一个关注热点,迅速在国内外兴起。

一直以来,中外考古专家学者们,对它反复进行测量、整理、研究,希望通过这座和田地区目前保留下来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佛教建筑,寻找到解开人类历史文明的钥匙。在盗墓贼眼里,它是一座富矿,充满了巨大诱惑,他们不顾国家法律,不顾佛寺的疼痛,从中牟取暴利。而当地的文物工作者,一直小心呵护着它,生怕它彻底毁坏和消失。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他们就用简单的办法,对它加固维修。然后守候在沙漠,顶着风沙雨雪,轮番巡逻。

正是他们,使热瓦克佛寺遗址留存到了今天。现在,国家和自治区又要重新对它进行加固、维护和清理,并建一个保护棚,让它不再受风雨侵蚀。甚至,对它周围的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等都要进一步做修整和保护,给它创建一个安全、环保的生存环境,这让热瓦克佛寺遗址重新感到,一种被人类关爱、呵护的热度。

孤独、寂寞、无助,渐渐远去。等待中,众多温暖、援助之手伸过来,让它的文明价值日益显现。

作为和田地区第一个开放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两年,喜欢沙漠探险旅游的国内外游客,也将热瓦克佛寺遗址作为一个重要景点,骑着骆驼,冒着炎热和劳累,纷纷前来参观。

热瓦克佛寺遗址,这座不被遗忘的文明“楼阁”,正渐渐回到了普通百姓视线,重新散发出熠熠的历史光彩。


  • 上一篇:《中华民族大团结》教材出版的前前后后
  • 下一篇:1000多件(组)文物讲述新疆历史
  •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法律援助 - 联系我们 - 信息举报 - 全站搜索
    Copyright (C) 2014-2015 www.xjms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新疆文子文化网络工作室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国家信息产业部 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新ICP备14002711-1号

    新公网安备 650105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