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民生之声,构建和谐社会。竭力打造新疆地区第一民生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新疆民生网
 首页 >>民生工程 >>新疆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打通儿童服务“最后一公里”
新疆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打通儿童服务“最后一公里”
作者:网络转载


  □亚心网记者任华

    优美的乐曲,欢快的歌声,妈妈亲昵的呼唤……对伊宁县吉里于孜镇墩买里村9岁男孩阿不都沙拉木·阿不都热西提来说,这些声音美妙无比,自从装上助听器后,他重新燃起了上学的梦想。

    阿不都沙拉木因患病导致听力丧失,父母无钱为他购买助听器,因此也无法入学。帮他走出困境的是伊宁县民政局儿童福利项目,除了帮助阿不都沙拉木免费装上价值逾万元的“骨传导助听器”之外,还为他发放每月60元的困境儿童补助,他的父母已申请到农村低保。

    自2010年我区开展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以来,截至目前,已在全区31个县市建立了310个“百县千村”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试点,近万名困境儿童得到福利服务和保障,身体健康状况、生活环境、教育机会有所改善,基本权益得到保护。

    “做好困境儿童福利保障试点工作,是儿童福利制度由补缺型向普惠型转变的一个实践,也是我区儿童福利制度先行先试的一次探索。”7月8日,自治区民政厅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处长樊勇说。

    试点工作初见成效

   7月5日,走进伊宁县吉里于孜镇吉里于孜村村委会“儿童之家”,立即被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包围了。这里正在举办一场迎接肉孜节的联欢会,孩子们载歌载舞,快乐不已。“现在是放假期间,‘儿童之家’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活动场所,也丰富了孩子们的假期生活。”伊宁县民政局社会事务办主任李鸣凤介绍。

    2010年,伊宁县参加了民政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开展的“中国儿童福利示范区”项目,伊宁县吉里于孜镇、吐鲁番于孜乡的等10个村作为中国儿童福利示范项目村。2014年,伊宁县又被民政部定为适度普惠性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试点,在伊宁县17个村开展了试点工作。

    “到目前,我们已为千余名困境儿童送去帮助和关爱,这项工作的开展,为身处困境中的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弥补了社会保障方面的一些薄弱环节。”李鸣凤说。“通过试点和实践,我区各地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得到了重视,儿童优先的理念进一步得到加强,困境儿童保障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樊勇说,“目前,我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初见成效,孤残儿童就学率达到78.6%,16岁前儿童打工比例和辍学率大幅下降。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在阻断贫困、民族心理隔阂和宗教极端思想代际传递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几年来,我区各试点地区还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基层儿童福利服务工作的方式方法。喀什市运用项目化运作模式,探索引入社会工作,拓展了儿童福利服务的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霍城县制作了工作手册,将服务扩展到了全县,建立了儿童福利服务递送网络。阿图什市建立了市、乡、村三级领导机构,开展了广泛宣传,活动场所和制度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今年,我区又将南疆四地州25个县市纳入自治区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范围,至此,全区试点县市达到56个,南疆县市实现了试点全覆盖。

    儿童福利主任:困难孩子的“保护神”

    虽然已经怀孕6个月了,但伊宁县吉里于孜镇五道桥村儿童福利主任肉黑彦木·夏吾克提依然坚守在岗位上,每天走家串户,看望她的“孩子”。

    2010年伊宁县儿童福利项目试点开展之初,就设置了一批儿童福利主任,有的由村团支部书记、妇女主任担任,有的聘用。“儿童福利主任的工作之一是要对全村儿童生活状况进行摸底,并及时将儿童的需求传递到当地政府部门。”李鸣凤说。

    在村民的眼里,儿童福利主任是困难孩子的“保护神”。

    五道桥村里有个智力低下的小女孩,母亲去世后,无人照看。肉黑彦木将她的情况反映到伊宁县民政局,县民政局综合考虑了她的情况之后,决定把她送到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福利院。“小女孩得到妥善安置后,五道桥村的村民见了我就夸,说我办了一件好事。”肉黑彦木笑着说。

    “我没事就在村里转,听说村里有家长打孩子,就主动和家长聊一聊;听说家庭出现问题,也主动去看看孩子;遇见学龄儿童在街上闲逛,主动询问劝导,很多孩子刚开始沉默,后来渐渐开始跟我聊心事。”伊宁县吐鲁番于孜乡中吐鲁番于孜村儿童福利主任热娜古丽·乌斯曼说。在霍城县,也活跃着一支儿童福利主任队伍。

    作为儿童福利主任,祁凤伟每周都要走访村里有孩子的家庭。2011年冬天,他在走访中了解到,萧萧一出生就被诊断为脑瘫,父母带着他四处求医不见效,后来家里的钱都花光了,他的病就一直拖着。在祁凤伟的帮助下,萧萧于2012年申请到了最低生活保障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在2013年接受手术和引导式治疗,现在已经能自己吃饭、穿衣。

    “儿童福利主任接受了一些社会工作培训,深入到家庭、田间地头帮助困难孩子解决问题,同时把国家的政策及时传递给孩子家长。”樊勇说,“试点工作开展5年来,从最初去探访孩子发现问题到后来村民主动找他们汇报问题,项目地区的人们对儿童福利工作的认识逐渐提高。”

    打通儿童服务“最后一公里”

    除了生活上的关照,儿童福利主任还注重孩子心理的成长。

    2012年2月至6月,伊宁县民政局儿童福利项目办在10个中国儿童福利示范项目村的每个村委会院内设置了不少于40平方米的“儿童之家”,配备了玩具、书籍、桌椅、电视等。“儿童之家”设立后,每周定期开放,为孩子们课余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娱乐场所。

    “现在,‘儿童之家’已经成为孩子们的‘乐园’。”李鸣凤说,“儿童福利主任还经常组织一些主题日活动。去年,我们开展了‘伊宁市一日游’,孩子们参观了伊宁市的景点,还去电影院看电影,孩子们特别高兴。”

    “6年来,各个试点地区不断探索将儿童福利的递送体系延伸到基层村(居),打通儿童福利服务‘最后一公里’。”樊勇说。

    几年来,我区依托乡村学校、幼儿园、活动室等阵地,加大“儿童之家”建设力度,累计安排各类保障经费3000余万元,实现了试点村(居)“儿童之家”建设全覆盖。同时加大医疗保障力度,困境儿童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和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9.6%。通过实施“明天计划”“光彩明天”“福康工程”等公益康复救助项目,为1.1万余名困境儿童实施免费手术和康复治疗。

    “下一步,我们将出台《自治区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合理确定困境儿童的分类,构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网络,辐射城乡社区,充分发挥临时庇护、收留抚养等功能,”樊勇说,“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引导和鼓励专业社会工作组织、慈善组织、志愿服务组织,通过慈善捐赠、对口帮扶、实施公益项目等多种方式,为困境儿童及家庭提供更多帮助。”


  • 上一篇:小项目惠及大民生
  • 下一篇:民族团结一家亲,志愿服务聚人心
  •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法律援助 - 联系我们 - 信息举报 - 全站搜索
    Copyright (C) 2014-2015 www.xjms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新疆文子文化网络工作室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国家信息产业部 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新ICP备14002711-1号

    新公网安备 65010502000059号